夜幕已至

罗织娘坐在殿前石阶上,一袭玄色罗裙,如泼墨般铺展开来。只见她轻托香腮,唇上抹着近乎黑色的胭脂。

檐角铜铃被层层蛛丝缠绕,发不出任何声响。

她望着子时将至,莞尔一笑。转身提起裙角,露出血红衬裙,轻扣兽首门环。

“咚...咚...咚...”

每一声间隔分毫不差。

有蜘蛛从她的袖口向上爬去,在牌匾上织出细密蜘网,将“天王殿”字样遮挡。

殿内烛火摇曳,宁采臣端坐蒲团上。

他身上衣物虽有些泛白,但身姿清俊,背脊挺得笔直,一旁竹编书箱也收拾得一丝不苟。

宁采臣听着门外娇声软语,端坐的身姿纹丝未动。

“奴家迷途至此,求公子收留一宿...”话音未落,又添了句“......定当缝衣煮饭,以报书生收恩情”。

宁采臣修长的手指蓦地一顿,俊眉轻跳。

倒不是因为话语内容,而是听到门外女声,提到书生二字时,语调分明重了几分。

宁采臣此次上京赶考,一路上多住荒郊野外,各种奇诡异事经历不少,早练就了三分胆色。

他看着手中《论语》上的“子不语怪力乱神”,低笑出声,竟然将门外那敲门声,当成了背书节拍。

却见此时,殿内烛火猛地一颤。

宁采臣颈后寒毛倒竖,抬头时正对上一双空洞的眼眶。

原来四尊天王像不知何时都已转过身来,低头注视着他。

门外女子的呜咽声不知何时消失了,唯剩那“咚...咚...咚”的叩门声仍在继续。

每一声间隔分毫不差,像是有人在用手敲击着棺材板。

宁采臣凝眸戒备。

一阵细碎的声响传来,四大天王的眼眶中突然涌出无数黑点。

那竟是一群通体漆黑的蜘蛛,源源不断地从中爬出,顷刻间便在供桌上汇成一片蠕动的黑潮。

见最前排的蜘蛛已然逼近,宁采臣从怀内拿出一本《文昌帝君阴骘文》。

书页无风自动,扉页那方“江南提学御史关防”的朱红官印迸发赤色光芒。

此物是他授业恩师所赠,官印光芒照去,蜘蛛群如遇火烧,发出刺耳的声音,如潮水般纷纷退去。

宁采臣振袖而立,朗声诵起书中经文。

以他举子之身,虽不能杀妖,但这蕴含正气的诵读,却似沸水浇穴,震得鬼寺纷扰四起。

梁上枯藤也扭动着缩回缝隙。

湖心亭中,聂雪回斜倚朱栏,轻点水面火光倒影。

不久只见罗织娘踉跄奔来,哀婉伏倒在他膝上,罗裙散摆,声音怨毒。

“狐君........那书生竟用《阴骘文》伤我......”

聂雪眼睫低垂,瞧见她袖口蛛丝焦黑卷曲,爱怜地轻抚她发间,忽然想起百年前那个绣女。

因不忍民生,她在进献《江山图》的锦绣下,暗绣出被繁花奏表掩饰的平民疾苦,却被文人书生们痛斥为无知女子,暗藏祸心。

朱笔一批,令她葬身火海。

聂雪回环顾四周,只见草木精魅、萤火小妖匍匐在亭外,眼中莹莹尽是哀求。

他轻叹一声,挥袖让众妖退下,拂过石案。一架焦尾古琴凭空显现。

指尖勾弦的刹那,湖面月光凝作雨丝,又在琴音激荡间化作流云翻涌。

琴音如寒潭落玉,与对岸的读书声在虚空中相撞,激得满池莲瓣齐齐闭合。

----------------------------------------------

宁采臣持书诵读,忽闻一阵清越琴声如水泼来,撞得天王殿门窗大开,皎皎月华随琴声漫入,在墙上流淌如溪流。

这是......《良宵引》?

宁采臣被这琴声吸引,不由得释卷坐下,闭眼倾听这曲,只听琴声似雪洒落,将湖心孤灯映作雪地红梅,正是“庭梅映雪”章节。

转至“忆旧阑珊”处,忽而琴音一滞,弦声竟如哽咽,恍若谁在雪夜叩响故宅的门环,却无人应答。

聂雪回忆起昔日,不由动情,指下琴音忽颤,记忆翻涌间,广袖无风自动,隐隐泛起青芒,妖气动荡。

浅金色藤曼自他腕间蔓延,枝叶生长环绕指尖,为他消去其上凝霜,稳固妖气。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聂雪回倏然抬眸。

月下薄雾中,忽见一袭蓝衫信步踏来。

那书生头戴文巾,鬓如刀裁,身姿如修竹,其步履极是讲究,每一步都似用戒尺量过般,端的是个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