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闻言眸光骤然生亮,她欣慰道:“长君,你能想通,母亲很是高兴。”
燕宁三岁开蒙,八岁在世家雅集之上,以一篇信手偶作的《亭水闲集赋》而成名。
这多年来,一举一动,为世家郎君典范。
她因这个儿子风光自豪,这样的孩子,是当握掌权力重心之列的,不止要成为燕家的家主,更是在朝堂之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方才不辜负了家族的培养,上苍给的天赋。
可偏生这人是个倔性子,极为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借助家族之力为自己谋利,获取功名利禄,这么多年来,族中几次与他说及,都被拒绝,宁愿做一自在休闲的散人,也不肯松一点口,和李氏这一桩亲事亦是有强逼的结果……
如今听他这般说,不论改变他想法的缘由是什么她心中都是欢喜的。
她道:“你也别怪母亲,母亲也是为了你们好,你两个哥哥生有异心,那眼睛时刻盯着家主之位呢,他们娶的,亦是高门贵女,有妻族的支持,你父亲又那样,若是你一直……”
“我知道。”
燕宁已经将这些话烂熟于心。
看似风光无限的燕家,内里也满是龌龊。
一个个被教养着守孝悌,重礼节,当为君子,不可有私心妄念。
实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
偌大个燕家,盯着那个家主之位的,多不胜数,尤其他两个兄长,那颗心更是昭然若揭。
他们家不似李家,关系亲近得那般不真实,处处勾心斗角。
崔氏听他这么说,也松了口,道:“你妹妹也还小,便是再拖几年也无妨,不着急。”
她说着燕笙的事,却似只带一个头罢,并不深入,又转而提起了崔婉。
人说道:“婉儿来建康亦有大半年了,这段时日发生了太多的事,你们二人也没什么时间培养感情,不如趁着这次在去上京前……”
燕宁微微蹙眉,脸色并不好看,他用一贯波澜不惊的语气打断崔氏的话。
“表妹那边,我会差人伺候的,不会冷待了她,至于其它的,我同她说清楚了,这会儿也同母亲再说一次,孩儿并无休妻再娶的打算,母亲也别再生这些心思,否则被有心之人利用了去,只怕会更加难办……
“母亲。”燕宁轻唤,道:“当初家中既然拿我的亲事换兵权,那么如今……这个选择的决定权,就该在孩儿手上,我有权利选择,究竟谁该是站在我身边,同我荣辱与共的嫡妻!”
他说罢,没等崔氏言什么便拔开步子离开。
-
人离开,崔氏有些瘫软的坐到蒲团上,不自觉想,自己真的错了吗?
这桩亲事,一开始并非燕宁所愿,他既然能拒绝族里安排,朝廷的征召,对于一门婚事来说,其实也一样。
皇权旁落,世家集权,他这种顶级世家的嫡子,是众星捧月的,饶是拒了亲,天子亦不敢拿他如何。
只是拿姻缘换利益,从来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从来无可指摘。
宣帝的圣旨砸下来,他想拒,他们逼着他接下了这道圣令,原想的便是李照离世,莅阳出走燕家或者燕宁停妻再娶,循世家联姻的祖制规矩。
这个孩子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向来孝顺柔软,何况那莅阳娇纵荒唐,除了一张脸,处处不如身边所见贵女,又会生出什么感情来?
可如今事情在一点点的脱离他们的掌控。
看到她的儿子这般,女儿亦如是,十分排斥自己给安排的亲事,不惜以性命相要挟,她也不由怀疑自己来。
“姑母。”
正在她神思游走间,只见崔婉一身绛紫罗衫,步履蹁跹从外间走进来,她看到崔氏这般没姿态的坐在地上,不由皱了下眉,但旋即换成了关心的姿态。
“姑母这是怎的了?”崔婉将人扶起来,关切问。
崔氏未答,她耳观鼻眼观心,也没有再多言,只是叫丫鬟竹香将一盅汤放到桌子上,人盈盈浅笑道:“我看姑母近日精神不太好,特地跟厨房学做了些药膳,是补血养气的,你尝尝。”
崔氏看了一眼那素白瓷的汤盅,里边还在腾腾冒着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