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彼之荆棘 我之壁垒 霍山对峙待时机
第134章彼之荆棘我之壁垒霍山对峙待时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七月下旬,皖西六安,日军第二军临时司令部。
司令部内气氛凝重,与窗外炎热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墙上悬挂的大比例**上,代表各师团进攻方向的蓝色箭头如同数把利剑,直指武汉北部门户。司令官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背对着一众参谋将佐,目光锐利地聚焦在地图上的一个点——霍山。
一份刚由航空兵和侦察部队反复核实的情报摆在了他的面前。情报确认,先前在江北四县地区给予帝国陆军重创、尤其几乎全歼第九师团第六旅团的那支中**队——国民**军第十八集团军暂编第139师,其主力已出现在霍山地区,并正在积极构筑防御工事。指挥官,正是那个让华中派遣军多次蒙羞、被畑俊六司令官点名务必铲除的王林。
“诸君,”东久迩宫稔彦王缓缓转过身,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情报已核实,我们的‘老朋友’139师,出现在了霍山。说说你们的看法。”
参谋长铃木率道少将率先开口,语气谨慎:“司令官阁下,139师战力非同一般。其在龙王山战斗中展现出的伏击、攻坚能力,以及指挥官王林的战术狡诈,均已证明绝非普通中**队可比。尤其是其炮兵运用,虽装备并非顶尖,但协同和时机把握极佳,对我军威胁很大。若其据守霍山险地,恐成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名作战参谋则显得较为激进:“阁下!139师是我军心腹大患,屡次重创皇军,帝国颜面受损!如今其主力暴露于霍山,正是集中兵力,一举将其围歼,雪耻复仇的良机!我第二军兵力雄厚,装备精良,岂能因一时困难而畏缩?请求阁下下令,由我部主攻,定将王林首级献于帐下!”
立刻有参谋反驳:“轻敌冒进乃兵家大忌!霍山地处大别山东北麓,山势虽不极险,但丘陵连绵,沟壑纵横,林木茂密,极不利于我军重装备展开和机械化部队机动。139师擅长山地游击和防御,在此地与其决战,无异于以己之短攻敌之长。即便最终攻克,我军也必然付出惨重代价,且耗时日久。”
另一名负责后勤与战略协同的参谋接着分析:“更重要的是,从全局战略看,霍山-英山方向,并非我军主攻轴线。即便突破霍山,前方仍是更为复杂的大别山腹地,道路崎岖,补给线漫长且易遭袭扰。我军主力若陷入此方向,不仅进展缓慢,更将严重偏离既定的主要战略目标——”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霍山西北方向:“平汉铁路!信阳!这才是攻略武汉的北线关键!我军主力第13、第10、第16师团等部,应持续向商城、潢川、信阳方向压迫,击破**军第71军、第59军等部,沿淮河上游平原及平汉线南下,直叩武汉门户。这才是最迅速、最有效、最能发挥我军优势的进攻路线!若因与139师在霍山山区纠缠而贻误主力方向战机,甚至导致兵力分散,恐将影响整个武汉作战进程。”
会议室内出现了短暂的沉默。各方意见都有其道理,最终的决定需要最高指挥官的战略权衡。
东久迩宫稔彦王目光深邃,再次扫过地图。他深知139师的威胁和王林的难缠,但更清楚武汉会战的全局重要性。大本营和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的要求是尽快拿下武汉,摧毁中国抗战核心力量,而不是与一支难缠的敌军在次要方向进行消耗战。
良久,他做出了决断,声音清晰而冷静:“诸君的意见,我都明白了。139师,确是一支劲旅,王林,亦是一名悍将。在霍山山区与其决战,非不能胜,然代价与时间,非我第二军当前所能承受,亦不符合帝国攻略武汉之整体战略。”
他顿了顿,手指敲了敲地图上的霍山:“此地,就让它暂时成为王林的壁垒吧。命令:”
“一、通知前线各部,霍山方向之敌为139师主力,战斗力强劲,各部不可轻敌冒进,无军部命令,不得擅自发起大规模攻坚。”
“二、抽调精锐侦察部队,辅以航空摄影,对霍山139师防御阵地进行渗透侦察,详细摸清其**、火力配系、补给线路。我要知道这只老虎的牙齿到底有多利,爪子藏在何处。”
“三、军主力作战重心不变,继续向西向北推进!重点打击**第71军、第59军等部,夺取商城,逼近潢川、信阳!打通沿平汉线南下之通道,才是首要任务!”
“四、告知荻洲立兵师团长(第13师团),他的老对手就在眼前。但此刻并非复仇之时。令第13师**出有力部队监视霍山动向,若139师胆敢离开山地巢穴,进入平原地区,则抓住战机,务必集中兵力予以歼灭!若其龟缩不出,则暂以监视和零星炮击袭扰为主,不必强攻。”
他的嘴角露出一丝冷酷的笑意:“王林想凭借山势消耗我军,吸引我军主力。我便反其道而行之。让他和他的139师,在那片山林里空耗粮秣,等待一场不会到来的决战吧。等我军主力攻克信阳,拿下武汉,他困守孤山,又能有何作为?”
“嘿咿!”众将官齐声应命。日军的战略意图就此明确:避实就虚,主攻一路,搁置霍山。
……
数日后,霍山139师师部。
王林举着望远镜,观察着远处日军阵地的情况。对面日军的安静,有些出乎他的意料。预想中的大规模进攻并未到来,只有零星的炮击和小股部队的侦察性接触。空中日军的侦察机倒是来得更勤快了,绕着霍山防线来回盘旋。
参谋长钟光邦拿着最新的侦察报告走来,眉头微蹙:“师长,情况有些奇怪。日军第13师团主力似乎在向西移动,其兵锋指向更像是商城、潢川方向。对我们霍山正面,除了增加侦察活动,并未有大规模集结进攻的迹象。抓到的日军侦察兵舌头也供认,上头命令是摸清我们的布防,但没有强攻的指令。”
政委**道推了推眼镜,分析道:“看来鬼子学精了。他们评估了在霍山山区和我们决战的代价,觉得不划算,或者不符合他们快速南下武汉的整体战略。这是要把我们晾在这里啊。”
王林放下望远镜,眼神锐利:“嗯,东久迩宫稔彦王这个老鬼子,倒是沉得住气。他看准了霍山方向非其主攻方向,不愿在这里和我们拼消耗。想把我们钉死在这里,等他西线得手。”
李云龙在一旁有些按捺不住:“娘的,小鬼子不来攻,咱们这阵不是白摆了?天天挖工事,弟兄们胳膊都粗了一圈,鬼子却不来!要不,咱们主动出去撩拨撩拨他们?”
丁伟比较沉稳:“老李,不要急躁。鬼子不来攻,正说明他们忌惮我们在山地的战斗力。我们若轻易出去,到了平原,正中了鬼子下怀。他们巴不得我们离开山地呢。”
王林点点头:“丁伟说的对。鬼子不来,我们更不能动。霍山阵地,不仅是我们139师的阵地,更是武汉北翼的一道屏障。我们钉在这里,即便鬼子不来攻,也牵制了其第13师团乃至更多兵力不敢全力西进,这就是我们的战略作用。”
他话锋一转,眉头也皱了起来:“不过,鬼子这‘冷处理’,也确实给我们带来了难题。我们三万多人马窝在这山里,人吃马嚼,消耗巨大。原先带的粮食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特别是那18门75mm山炮的炮弹,打一发少一发,库存已经不多了。还有药品,伤员虽然不多,但日常消耗和储备都需要补充。”
**道接口道:“是啊,老蒋把我们调到这里,总不能让我们饿肚子、放空枪吧?是得向武汉方面,向第五战区长官部,还有军委会,催要补给了。特别是炮弹和粮食。”
王林当即下令:“参谋长,立刻以我的名义,向第五战区李长官和军委会发报。电文要点:一、我139师已遵命抵达霍山布防,现已构筑完成坚固阵地,挫敌数次侦察性进攻,决心死守霍山,拱卫武汉北翼;二、日军似改变策略,主力西移,企图绕开霍山,我部正严密监视;三、我部囤积粮弹消耗甚巨,特别是75mm山炮炮弹即将告罄,亟需补充至少五千发炮弹,另请速调拨粮食二十万斤、药品若干;四、望上峰体恤我部孤悬敌后、坚守要冲之艰难,速予补给,以利久守。”
电报发出后,接下来的日子,139师进入了一种奇特的“对峙待机”状态。正面大规模战事没有,但小规模的侦察与反侦察、冷枪冷炮较量从未停止。日军侦察兵和139师的侦察连、特战营如同幽灵般在双方阵地间的山林里斗智斗勇,互有伤亡。
王林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狠抓部队训练。新兵比例高,正好进行强化训练。射击、投弹、土工作业、战术协同、山地行军……各级军官则组织学习、沙盘推演,研究日军战术特点,总结前期作战经验。那18门宝贝山炮更是得到了精心呵护,炮兵们日夜操练,虽然实弹射击大大减少,但测算、操炮、维护流程一丝不苟,力求在未来的战斗中发挥最大效能。
……
武汉,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
**拿着两份几乎同时送达的电报,眉头紧锁,在办公室内踱步。一份是139师王林发来的请饷请弹的电报,字里行间虽保持着恭谨,但那份“亟需”、“速拨”的紧迫感呼之欲出。另一份则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