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421章 害虫的克星,电蚊拍!
只见江临手中那是一根细长的金属杆,顶端固定着一个三角形的网状框架,框架上还有三层细密的金属网。
“这是何物?”
朱元璋眯起眼睛。
江临微微一笑:“回父皇,此物名为电蚊拍,专治各种飞虫。”
他拇指轻轻一推手柄上的开关,电蚊拍立刻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网状框架上隐约可见蓝色的电光闪烁。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
几个胆小的大臣甚至后退了几步,生怕被那闪烁的电光伤到。
“江阁老你竟敢携带兵器上朝?”
“是啊,这是何等凶器?”
“江阁老,快快收起神通!”
徐达也皱起眉头:“这玩意儿看着怪吓人的,不会伤人吧?”
朱元璋却来了兴趣,暂时忘记了愤怒:“小子,这铁网上的蓝光是何物?莫不是雷公的电?”
江临正要解释,那只不知死活的苍蝇又飞了过来,这次它似乎对电蚊拍上的蓝光产生了兴趣,绕着电蚊拍转起了圈。
“父皇请看。”
江临不慌不忙地举起电蚊拍,“这外层金属网带正电,内层带负电。当飞虫碰到两层网之间.”
“啪!”
一道明亮的蓝色电弧闪过,那只嚣张了半天的绿头苍蝇瞬间被电成焦炭,掉在地上冒出一缕青烟。
朝堂上鸦雀无声。
朱元璋瞪大眼睛,嘴巴微微张开。
徐达的独眼瞪得溜圆,汤和的下巴差点掉到地上。
文官们集体石化,连呼吸都忘了。
“这这.”
朱元璋指着地上焦黑的苍蝇尸体,声音都有些发抖,“就这么**?”
江临弯腰捡起苍蝇尸体,展示给众人看:“回父皇,电蚊拍通过电池供电,产生高压低电流,足以击毙飞虫,但对人体无害。”
徐达:“此物能不能电人?”
“不会电人的。”
江临把电蚊拍轻轻按在自己手背上,除了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外,没有任何伤害。
“神了!”
汤和第一个反应过来,拍着大腿叫道,“这比俺们拿笏板追着打强多了!”
朱元璋已经迫不及待地伸手:“给咱试试!”
江临恭敬地递上电蚊拍,教老朱如何使用:“父皇,按下这个开关,看到蓝光就表示可以用了。对准飞虫挥动即可,不必太用力。”
就在这时,不知从哪又飞来几只蚊子,可能是被朝堂上众人的汗味吸引来的。
朱元璋眼睛一亮,像个得到新玩具的孩子,举着电蚊拍就冲了过去。
老朱追着蚊子满朝堂跑。
第一下没掌握技巧,挥得太猛,只打到了空气。
第二下角度不对,蚊子从网缝溜走了。
“父皇,动作要轻,让飞虫自己撞上来。”
江临在一旁指导。
第三下,朱元璋终于掌握了诀窍,轻轻一挥。
“**!”
连续三声脆响,三只蚊子瞬间被电成焦炭。
老朱兴奋得像个孩子:“哈哈!看你们还敢在朕面前嚣张!”
朝堂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和掌声。
大臣们纷纷围上来,都想近距离看看这个神奇的法器。
朱元璋终于玩够了,心满意足地关掉电蚊拍,却舍不得还给江临:“小子,这个就孝敬朕了!”
江临笑着拱手:“父皇喜欢就好。儿臣家中还有几个,回头给岳父和各位大人都送一个。”
老朱这才想起正事,轻咳一声恢复了威严:“嗯刚才说到哪了?河南蝗灾,江淮水患是吧?”
他转头瞪向江临,“江小子,你现在是内阁大臣,你有什么建议?”
大殿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集中在江临身上。
“回父皇。”
江临不慌不忙地出列,“儿臣以为,蝗灾与水患可同时解决。”
户部侍郎立刻跳出来:“江大人此言差矣!国库空虚,哪来钱粮同时”
“闭嘴!”
朱元璋一瞪眼,“让他说完!”
江临:“其一,用泡面赈灾。我将调集工厂内三十万包泡面,先暂缓百姓饥饿问题。”
江临微微一笑,继续说道:“其二,便是使用杀虫药。儿臣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杀虫剂,对付蝗虫等害虫效果显著。”
说罢,他从袖中掏出一个精致的小瓷瓶,
瓶身上刻着“杀虫剂”三个字。
“父皇,各位大人,请看。”
江临说着,将小瓷瓶递给身旁的小太监,示意他打开殿门。
殿门缓缓打开,阳光顿时洒满大殿。
江临拿着杀虫剂走到殿外,众人纷纷跟了出来,想看看这杀虫剂到底有何神奇之处。
只见江临在殿外的空地上找到一处角落,那里**着不少蚂蚁和几只小虫子
他轻轻按下杀虫剂的喷头,一道白色的雾气喷洒而出,瞬间笼罩了那片区域。
不过片刻,那些原本还在爬动的蚂蚁和小虫子便纷纷倒地,不再动弹。
“哇!”
众人纷纷发出惊叹声。
“这这也太神奇了!”
朱元璋也走上前,仔细观察着那些死去的虫子,眼中满是惊喜:“江小子,这杀虫剂当真如此厉害?”
江临拱手道:“父皇,这杀虫剂乃是儿臣根据现代化学知识研制而成,对各种害虫都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只需将其喷洒在蝗虫**之处,便可有效控制蝗灾。”
“好!好啊!”
朱元璋拍着江临的肩膀,哈哈大笑起来,“有了这杀虫剂,河南的蝗灾有救了!”
解决了蝗灾的问题,江临又接着说道:“至于江淮水患,儿臣打算用以工代赈之法,招募灾民参与堤坝修复工程。如此一来,既能让灾民有活干、有饭吃,又能加快堤坝修复的进度。”
工部尚书薛祥眼睛一亮,连忙问道:“江大人,这以工代赈之法倒是新奇,只是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江临思索片刻,说道:“首先,由官府在灾区设立粥棚,为灾民提供基本的食物保障。然后,招募青壮年灾民参与堤坝修复工程,按照工作量和工程质量给予相应的报酬。同时,安排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堤坝修复的质量。”
“另外,儿臣还打算在堤坝附近开垦一些荒地,作为灾民的安置点。等堤坝修复完成后,这些荒地也可以分配给灾民耕种,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
朱元璋听后,不住地点头:“嗯,这个办法不错。既能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又能修复堤坝,可谓一举两得。”
徐达也称赞道:“江小子果然心思缜密,这以工代赈之法,实乃治理水患的上策啊!”
朝堂上
的大臣们纷纷对江临的谋划赞不绝口。
“江大人真是神机妙算,有此良策,河南蝗灾和江淮水患定能迎刃而解。”
“是啊,江大人不仅才智过人,而且心系百姓,实乃我大明之福啊!”
“有江大人在,我大明何愁不兴!”
听着众人的夸赞,江临连忙拱手道:“诸位大人过奖了,这些都是儿臣应尽之责。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落实这些方案,解救灾民于水火之中。”
朱元璋看着江临,眼中满是欣慰:“江小子,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此事就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尽快将蝗灾和水患解决。”
江临领命道:“儿臣遵旨!儿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皇所托!”
解决了正事,朱元璋话锋一转,突然问道:“江小子,朕听闻你的制造司衙门和下面的工厂最近生意红火,利润如何啊?”
江临心中一动,知道朱元璋这是要开始打自己衙门钱财的主意了。但他还是恭敬地回道:“回父皇,制造司衙门和工厂的生意确实还不错,具体利润儿臣让副手王垣来汇报。”
说罢,江临向身后招了招手,王垣立刻走上前来,恭敬地行礼道:“参见陛下!”
朱元璋摆了摆手:“免礼,你且说说,这制造司衙门和工厂最近一个月的利润如何?”
王垣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回陛下,最近一个月,制造司衙门和旗下工厂的各项收入如下:白糖收入二百多万两,洗发水收入四十多万两,香水收入二十多万两,泡面收入一百多万两。另外,火锅店收入十六万两,奶茶店收入七万两,还有其他的一些零散收入。综合算下来,总收入是五百多万两白银。”
“那开支呢?”
朱元璋追问道。
王垣连忙回道:“开支方面,主要是原材料采购、工人工资、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费用,一共是三百多万两。所以,净利润是二百多万两。”
听到这个数字,朝堂上的大臣们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他们没想到,江临的制造司衙门和工厂竟然能赚这么多钱。
这简直就是造钱的!
朱元璋的眼睛也亮了起来,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从这笔钱里分一杯羹。
江临偷瞄老丈人的表情,活像看见金山的守财奴。
江临心中暗自苦笑。
他早就知道朱元璋的脾气,这老皇帝向来对钱财看得极重,如今知道自己的衙门赚了这么多钱,肯定不会轻易放过。
但他也知道,这笔钱不能轻易交出去。
制造司衙门和工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都上缴给了国库,那以后的发展肯定会受到限制。
想到这里,江临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他决定先看看朱元璋的态度,再做打算。
“等等!”
江临突然打断王垣的汇报,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王垣,你漏了最重要的部分——**收入呢?”
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朱元璋正美滋滋盘算着怎么花这那二百多万两,闻言龙须一抖:“啥?还有**钱?”
王垣的冷汗唰就下来了。
他偷瞄了眼兵部尚书铁青的脸,硬着头皮道:“回大人兵部采购的一万支燧发枪、五百门佛朗机炮都是挂账”
“挂账?!”
江临声音陡然拔高,把殿梁上的燕子都惊飞了,“八十六万两白银,挂了小半年了!”
他猛地转向朱元璋,却发现老丈人正仰头研究房梁上的蜘蛛网,嘴里还哼着小曲儿,活像突然聋了。
兵部尚书扑通跪下了:“陛下明鉴,实在是军费紧张.”
“咳咳!”
朱元璋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巴掌拍在龙案上震得茶盏乱跳,“说正事!河南灾民都易子而食了,你们还在这扯皮?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