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航天大佬的邀约!
何宇的直播间里,在线人数的数字已经凝固成了一个恐怖的基数——三百三十二万,并且依旧在缓慢而坚定地向上攀升。
无人机的高清镜头下,整个“希望之谷”化作了一座巨大的钢铁森林。
数十台塔吊如臂膀般挥舞,上千名工人如同精密的蚁群,在各自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钢筋的骨架正在被血肉般的混凝土填充,一座未来大学的雏形,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拔地而起。
这幅由几大“国家队”联手缔造的基建画卷,本身就具备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工业美学。
直播间的弹幕,早已被海量的惊叹所淹没。
【“每天来看一遍工地,感觉我捐的那一百块钱都变得滚烫了!”】
【“这才是华夏速度!太燃了!我宣布,龙海大学施工队,就是我的电子榨菜!”】
【“看着这片山谷一天天变样,比我自己搞事业还有成就感,这是怎么回事?”】
何宇看着屏幕上滚动的热烈评论,嘴角噙着一抹淡然的微笑,正准备切换无人机视角,为观众展示生态穹顶的最新进展。
就在这时。
一道璀璨的金色横幅,毫无征兆地撕裂了屏幕上方的画面。那金色的光芒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官方威严,瞬间压制了所有的弹幕。
一行加粗、烫金的宋体大字,清晰地呈现在了近千万观众的眼前。
【“华夏航天总局”官方账号申请与您进行视频连线……】
一瞬间的死寂。
仿佛有人按下了暂停键,那片刻前还汹涌如潮的弹幕,出现了零点一秒的诡异停滞。
紧接着,是火山喷发般的彻底引爆!
【“**?!!!!!”】
【“我眼花了?我出现幻觉了?航天总局?!那个我们想都不敢想的航天总局?”】
【“疯了!这个世界彻底疯了!校长到底是什么神仙?前脚刚送走环保总工和新能源院士,后脚连国家航天战略部门都亲自找上门了?!”】
【“这牌面已经不是大不大的问题了,这是直接捅破天花板了啊!我感觉我正在见证历史!”】
直播间的人气在这一刻,以一种违背数据学常理的陡峭曲线,疯狂飙升。九百万……一千万……服务器发出了不堪重负的尖锐警报。
在千万道目光的聚焦下,何宇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
他那张年轻而平静的面孔,与直播间里山呼海啸般的狂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只是伸出手指,在屏幕上那个不断闪烁着金光的“同意”选项上,轻轻一点。
没有半分迟疑。
下一秒,直播画面被一分为二。
左边是何宇,背景是宏伟的希望之谷工地。
右边的连麦窗口里,出现了一张全华夏人民都印在脑海里的面孔。
花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脸上布满了智慧的褶皱,眼神却锐利得仿佛能穿透屏幕,洞悉一切。
正是常年出现在国家最高新闻栏目里,被誉为“国士无双”的航天领域泰斗级科学家——孙建国院士。
孙院士的出现,本身就是一枚定海神针。
他没有客套,没有寒暄,甚至连一个场面上的微笑都没有。这位将一生都奉献给星辰大海的老人,时间是以秒来计算的。
他的目光直视着何宇,开口的瞬间,身后便自动浮现出一块巨大的虚拟光幕,上面瀑布般流淌着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复杂的结构模型。
“何校长,你好。”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常年发号施令的穿透力。
“我在最新一期的《华夏科学》上,拜读了你署名的那篇关于‘地外生存基地可持续生态循环系统’的论文,深受启发。”
孙建国院士伸手指了指身后的虚拟屏幕。
“论文中提到的‘闭环大气再生’技术,通过等离子体催化和固态氧电解耦合,真的能将氧气转化闭环率稳定在98.7%这个理论极限值吗?”
他的问题精准而致命,直击技术核心。
“还有,你提出的‘多源智能电网’概念,在月表昼夜温差超过三百摄氏度的极端低温环境下,它的同位素温差电池与薄膜太阳能阵列之间的能源调度算法,如何保证其稳定性与冗余度?”
一场完全不对等的对话。
一边,是国家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国宝级的战略科学家。
另一边,是一个尚未建成的大学的年轻校长。
这场高层次、高规格、甚至可以说涉及到国家顶级机密的学术探讨,就在这样一个公共的直播间里,当着数千万茫然又震撼的观众的面,悍然展开。
所有人都为何宇捏了一把汗。
然而,何宇的反应,却再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他非但没有丝毫的紧张,反而像是棋逢对手般,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欣赏。
“孙院士,您问的这两个问题,都切中了关键。”
他对答如流,声音清晰而稳定。
“98.7%的转化率,并非理论极限,而是工程学上的最优解。关键在于催化剂涂层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