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胡亥
徐福原本是很有信心的。
——大约是中国人骨子里自带的考试基因,他无师自通,在动笔前先把卷面题目浏览了一遍,做到心中大致有数,分配做题时间。
嗯,数算,基本不会,最后再编编。
工器造物的话,从前出门在外,他会给自己编草鞋和草帽……管他算不算先写上。
除了两项弱科,剩下的可都是他的强项:外语和地理,他自信别说三百方士团里选拔,只怕满朝廷都无人比他强!
徐福也不是打小就端上了咸阳城的饭碗,在侍奉始皇帝之前,他人生经历非常丰富。
在东边,做过齐国田氏(田氏在齐国集王室和贵族于一体)的门客,还从田氏游说了些赞助经费出东海,见到了东夷岛上沧海君。
在西边,与天下最大的戎商乌氏倮关系不错,曾跟着他们的商队贩卖中原的布帛丝绸过去,换北戎各族的优良牛马回来高价倒卖给各国。
在北边,燕赵之地多慷慨激昂之士,游侠说客众多,他自然也是去过的,非常轻易混了两年门客,因有些无趣才离开了。
……
原本,徐福平生最自傲的一件事就是,天下处处有他的饭碗。
然而,他生在战国末期。
原本的列国,在始皇帝这里变成了猎国。
徐福回首半生,一无所有——连乌氏倮都在早几年对秦国纳头就拜,表示以后只做秦国的生意,又额外贡献了许多战马,得了始皇帝一个虚封官职,可入咸阳面圣。
于是,徐福也认命了,来到了原本令他打怵的,法家当道的秦国。
而他能端以上这些人的饭碗,自然也得会说人家的话,写人家的字。
见李斯李廷尉出的‘外语题’里,只有山东六国的文字,徐福还觉得不大畅快:匈奴和月氏的话他也会一些呢,虽然主要是‘多少钱’‘加点钱’‘铁铜禁卖’‘马匹多多的’这种生意经。
但不妨碍徐福在自己的作文里大写特写:精通戎狄各部语言,凡往来间对答如流,戎人闻之敬而仰止,戎王皆奉予为上宾!
正绞尽脑汁再为自己润色些,抬头就对上了小公主的眼神。
起初徐福也还好,但小公主站在他身边良久,起先还露出几分赞赏喜色,后来变为沉思,再后来竟然叹了口气走开了。
这到底是怎么了?!难道公主真的有神通,能看出他稍加润色之处吗?
其实姜乐只是在发散思维:看了徐福的履历,先是觉得惊喜,徐福竟然去过西域!如今已经有了玉石之路(妇好墓中便有新疆和田玉),那继续开辟丝绸之路,有许多作物岂不是能早些过来……
姜乐再看下去:怪不得向陛下兜售东海三仙山呢,原来他之前就去过海外。但沧海君是谁,是辽东半岛上的盘踞势力?还是箕子朝鲜?徐福真是脚步遍天下啊,难道姓徐的人,都爱旅游探险?
最后目光落在徐福的名字上,唉,每年过年妈妈都会买徐福记酥心糖,虽然她长大后不太爱吃了,但现在一口吃不到反而很想念。
于是略带伤感地叹口气走开。
留下徐福:汗流浃背了。
姜乐也没走远,就被一个方士吸引了。
这位也正在写作文。姜乐瞥到他的内容,立刻来了兴致。
他手边有一张写了不少字,但又划了几笔不要了的竹简。
隐约能看出来原本写的是:通招魂之术,可使蒙冤阴灵于布帛上现出血字;擅驱邪魅鬼祟,手指可生出异色仙火……
现在写的是:家传数代可辨识各色矿石。擅煅烧石灰石(碱性物质+姜黄可以变红像显出血字);擅炼制粗硫磺为精制硫华、擅于沼泽荒野寻冷火粉(硫、磷加樟脑粘在手指头上,易燃,且樟脑挥发不伤手)……
许多方士是骗人久了,把自己也骗进去了,比如写‘擅长炼丹药,可令人体如金石不朽’这种丹药派。
但有的是知道自己在骗人——方才小公主在徐福身边良久,叹口气离开,给方士刘井吓得实在不敢再装神弄鬼。
实话实说吧,只盼这点辨别炼制矿石的能为有官署看得上……去考工室当个矿工也好啊!
姜乐已经看上了:不错,化学人才,将来肯定有用!
*
这一日大考收卷后,方士们暂时也走不得,竹简被收走送去各专业官署过目,供其挑选,他们只能坐在原地等待着自己的调岗。
有些本事傍身的各有各的去处。
只会动嘴滥竽充数的也有岗位热切等待接收人口——发配骊山修皇陵。
也算是应了他们之前那些忠心表白:‘愿以我等微薄之身,为陛下长生久视之道略填沟壑之劳,来日同披仙荣!’
这不,如愿以偿填沟去了。
**
帝如天上北斗星,人人仰望。
凡有举动,很快就传遍皇城。
消息也随着仲冬的北风吹入公子胡亥的耳朵里。
“什么?阿父还带她去官署见方士们?”胡亥眉头紧蹙,回禀此事的小寺人很害怕自己被拿来出气。
胡亥心烦的很:从这个幼妹出生起,他就很不喜欢。当然,他不只针对姜乐,而是对所有跟他年龄差不多的公主公子抱有一样的敌意,对比他年纪还小的更厌恶些。
他不觉得这些年节下才见一两面的人是什么亲人,血缘相近又如何?他们只是会跟自己争夺君父宠爱,抢自己资源的潜在敌人。
——作为幼子,胡亥心中很清楚,他的定位跟备受看重的长兄扶苏和长姐九野都不同,是那种承欢膝下让陛下享受天伦之乐的角色。
阿父也一贯对他宽待些。
可这一月来,陛下对他都没有什么额外恩赏与召见。
胡亥是从来不会怪自己的人,自然是都怪这个幼妹,蹦出些古怪的养鸡养鸭招式来,竟真让阿父以为她是什么仙童,夺了他的宠爱!
最要紧的是,她比自己年纪还小不少呢!他如今十一岁,再过两年他根本就不算孩子了,撒娇这套越来越不能用了。
但偏生,从小服侍他的寺人,还在旁边劝他跟这个妹妹搞好关系。
祭祖的消息一出,公主公子们都很在意:这种祭祖之行,谁能跟着自然是荣耀之事;最怕的是,陛下带了旁的兄弟姐妹,但把自己忘了,那就很丢人了。
——眼见的姜乐如今在始皇帝跟前炙手可热,自然想让她帮着说几句话。
胡亥觉得没必要,陛下不会不带他。
*
六英宫。
衷笑眯眯地看着小公主将诸位公子、公主的拜简在案上一字排开。
之前,姜乐这边的人际往来都是他代劳,亦或是有他在旁边守着。
这次,衷准备让小公主独自待客:宫里长大的孩子,总得比旁人懂事早些。他不能时时陪着公主,得让她从小事历练起。
衷也不忘仔细叮嘱道:“如果有人向公主打听御前的事,是他们失了分寸,陛下不喜;但如果公主顶不住旁人的央求,或是被套了话去,向别人透露消息,那就是公主的过失了。”
在这宫里,脸皮薄性子软的人,是很危险的。
姜乐认真点头,已经决定了待客宗旨:热情、礼貌,一问三不知!
敷衍场面也是一种学问,尤其是面对不喜厌恶,甚至是噩梦中的人。
比如,其中姜乐最不想见到的公子胡亥,那就是连热情礼貌都省了。
*
起初胡亥还不想去六英宫,直到过了十来天,陛下也没下明旨让他去西巡,也难免有些沉不住气。
胡亥咬牙咬到牙根都酸了,才在寺人不停递台阶的情形下道:“也罢,那我去走一趟,也见见她到底有什么能为!”
每回见到公子胡亥,姜乐心里就蹦出了四个字:面甜心毒。
一个能哄住始皇帝的人,或许是个恶人,或许在执政上很差劲,但他面上一定是会装的,反正他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不在始皇帝面前,只要装好那一点儿就够了。
他在始皇帝前面表现很好,是个满眼都是君父的孺慕之子,还会适时的撒娇亲近。
在姜乐看来,胡亥此人简直就是荀子‘性本恶论’的坚实证据。
在发现衷不陪在姜乐身边后,他打量姜乐的目光,就不再是那种矫饰的热情关怀,而是审视中闪烁着有些藏不住的恶意。
脸上倒还是挂着笑,若姜乐是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