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蕊卿刚端起的茶杯悬在了半空。

“我从来都不知道他和睿王有如此渊源。”苏蕊卿笑了笑,将手中的茶杯轻轻放在了书案上。

“与你无关,他入了莲门,也是几番折腾我才得知,既然是有意隐瞒,自然不会被你我轻易发现。如今他虽然逃走,抓他回来,不过是时间问题。”

“贾大人,”苏蕊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小祖宗你干什么,快点起来!其他事我都能依你,此事事关重大,不再我的范围之内,你若是要为沈斐求情,”

“求贾大人不要顾及私情,秉公办事。”苏蕊卿一字一句的说到。

“你…”贾辰彦没想到她竟然要说的是这句话。

“沈斐的品行虽然我了解不多,但是这么久相处下来我知他性子不恶,如今与睿王有牵连,有没有冤情暂且不论,还请贾大人看在我提前通风报信的份上算为他将功补过,若是罪无可恕,也请贾大人保住他性命。”

说罢,苏蕊卿跪地准备磕响头,被贾辰彦伸手拦住了额。

“你不必如此,若我徇私,光凭你和他的关系,他…”贾辰彦轻咳了两声,“他恐怕早已消失在王都。此案轮不到我插手查办,但让我从旁作证之时,我必会实事求是,不会让他背上莫须有到罪名,这点你尽可放心,我必尽力而为。”

说罢贾辰彦又弯下身去扶她,“快起来吧,这是做什么。”

苏蕊卿理了理衣摆,顺着他起了身,“要是我能早一点发现就好了,或许他能回头,”然后泪眼花花地看着贾辰彦,他看着那个模样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好了,皆是出乎意料,你不用自责。”

廊城的睿王反了,不日便传地满城风雨,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位胆大包天残杀手足搅乱朝堂罪该当斩的殿下,很快便有说书的在茶楼里在树荫下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台下座无虚席,甚至流传出了好几个版本。

只是檀旭阁与贾府的动静,被封得滴水不漏,并无人议论此事。

冬天已经来临,地上的残叶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的是地上铺起的薄薄一层的雪,树枝成了光杆,时不时有几只雀鸟停在枝头。

人们一边互相传递着道听途说的闲谈,一边忙着自己谋生得路子,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王都一如往日的热闹。

郁玉阁的绒花受众人追捧,众所周知郁玉阁如今是蕊宝楼的分号,郁玉阁上新便是等同于蕊宝楼上新。

听闻有了新款式,许久没活跃铺子又成了万人空巷,大家都想看看如今是有了什么新的花样。

苏蕊卿这次的绒花价格相较于以往售卖的金银首饰低了近五成,若是款式偏小些做工简单一些的,价格便更低,因此除了以往一些小姐夫人等来店里购买,同时也吸引了很多普通人家的姑娘妇人驻足。

虽然款式没有其他首饰的种类多,但是这次的绒花胜在配色。工匠按照苏蕊卿的想法,每一种绒花的款式选取四种不同的配色,有花型中只一种颜色单一的,也有花色由深色逐渐过度于浅色低调的,有整体配色都是很扎眼的明艳张扬的,

还有意想不到的,例如花身浅粉深红的绒线交错排布,而衬叶为深蓝浅绿错落有致,乍一看奇形怪状嗤之以鼻令人费解,但是拿在手中多看上一会,又觉得反倒是独特地十分合理。

有的顾客将同一款式拿起两只不同颜色的对着镜子比了又比,依旧选不出来偏好的,抬眼看了看价钱,两眼一转悠,便将两只一齐买下。也有顾客喜爱收集,直接将一种款式的四种不同配色打包全部买下,这时伙计便会额外赠送一盒塔香作为礼物。

檀旭阁出事没多久,苏蕊卿去了阁中查看。阁中停业了几日说是翻新,此后便照常开放。不过对外宣称沈斐的手受了伤无法出面抚琴要静养一些时日,因此也无人怀疑。

实际上,沈斐逃跑那日已经将阁中人悉数带走,檀旭阁的掌事人便是沈斐,整个檀旭阁均听令于他,是他们在王都方便行事的据点。出事之后,贾辰彦派人接手了下来。

除了走廊的扶杆能看出曾经打斗的痕迹,其余的一切均是照旧。

物是人非,苏蕊卿叹了一口气。

她走到沈斐到书房,摆设如常,甚至几幅他喜爱的字画依旧待在箱子中原封不动。苏蕊卿坐在那愣了神。

而后小厮来报,说在后院的一屋子中发现有堆积如山的不同地香粉,问需要如何处理。

“我不会制香,便就让它们堆在那吧。”

“可是夫人,如今天气渐寒,雪化之时屋中受潮,这些香粉要是不处理便会慢慢坏掉,此后也没有办法再用了。”

苏蕊卿立马回了神,“有多少,很多吗?”

小厮点了点头。

苏蕊卿听闻便随了小厮去看,刚走至门口便闻见浓郁的香粉味。香粉的种类繁多,都分门别类的好好放置着,有些香粉甚至十分名贵。沈斐已经逃走了,这些香粉也没了用处。

苏蕊卿便雇了名制香的工匠,将不同香粉混合做成一颗颗塔香。她不想卖,于是便运到郁玉阁,随着绒花的出售一齐送了出去。

“小翠,你说沈斐现在在哪?过得好吗?”苏蕊卿拾起一颗塔香,凑在鼻边闻了闻,虽然未点燃,但是依旧香气萦绕,不久之前她还嫌这些味道刺鼻。

小翠没说话,将新买的香盘端了进来,把那颗塔香放了上去,用火引燃。

绒花首饰的卖价虽然没有金银的贵,但是胜在卖出的数量大,加上比金银的打磨的工期时间更短材料便宜,因此赚到的银钱有过之无不及。蕊宝楼的生意又红火了起来。

贾辰彦这些时日因睿王的事留于王都,又再向户部索要银钱。天气转寒,可是丹轶族和赤濯部并没有要停战的意思,反而再囤积粮食,王军只得备战,如今需要银钱制备棉衣,且要越快越好。

外族的打法有了变更,此次临近廊城的晃梁族虽在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