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镇。

东边天空刚泛起一片鱼肚白,镇上的街头就已热闹起来。

今日是每月逢五的集市,许多人趁早到镇上赶集,买米买面,买菜买肉。

姜家肉铺的后院,两个男人抬着一只五花大绑的黑猪放下,道:“这生猪一百斤,二两银子,用不用我们帮你宰了?”

这是叔父提前讲好的价钱,姜忆安如数付了银子,说:“不用,我自己来就行。”

两人听见这话也不奇怪,乡里乡亲的,都知道她会杀猪,收了银子便走了。

黑猪有百十来斤,姜忆安挽起衣袖,从木箱里拎出把黑亮的杀猪刀来,一手按着猪头,一只脚踩在猪身上,刀尖在脖颈处随意点了几下。

黑猪脖子一缩,还没来得及哼唧,她手起刀落,将切下的猪头扔进了一旁的木桶里。

杀了猪还要分肉,小半个时辰后,姜家肉摊开门,摊位上摆满了新鲜的猪肉。

“安姐儿,给我来半斤五花肉,要这块。”

镇上的邻居周娘子挎着竹篮站在猪肉铺外,笑指了指中间那块肥瘦相间的鲜肉。

“婶子来啦,今天要五花是做烧肉?”姜忆安笑着与她打招呼。

周娘子看着她笑眯眯道:“是啊,文谦今天休沐,刚从书院回来,他爱吃烧肉,特意给他买的。”

“文谦大哥回来了,给他做烧肉,那要挑块最好的五花肉......”

说话间姜忆安手中一尺长的杀猪弯刀利落地落下,半斤五花肉整整齐齐割了下来,挂在秤钩上称了一两不少,用荷叶一包,另送了一块拳头大小的鲜猪肝,放到了周娘子的竹篮里。

周娘子哎呀了一声,平时在姜家肉铺买肉,这丫头是会大方地送些添头,可今天这添头也太多了。

“咋给这么多呢?”她不好意思要,从竹篮里拿出来往案板上放。

姜忆安扬起秀眉灿然一笑,又将猪肝放了回去,“婶子别客气,这是送给周大哥的,他读书耗费脑子,婶子给他好好补补。”

周娘子欲言又止,抿唇笑看着她点了点头,道:“好,既是给他的心意,那我就收下了。”

周娘子挎着竹篮离开,很快便有新的顾客过来。

姜家肉铺卖的猪肉新鲜分量又足,赶集的人若要买肉都爱往这铺子来,来来往往的顾客上门,没多久案板上的鲜肉便所剩无几。

日头高升时,姜忆安打算收摊回家,一个身着蓝色锦袍的肥胖男人路过停在了肉铺前,探头不怀好意地打量着她。

“呦,小西施,今天是你一个人,你叔父呢?”

说话时,他故意抬手捋了捋额前的几缕碎发,戴满了金玉戒指的五根手指在日光下闪闪发光,浑身上下散发着有钱的气息。

姜忆安拧眉瞥了他一眼,“问我叔父做什么?不买肉就走开。”

男人充耳不闻,嘿嘿一笑朝她走了过去,“啧,脾气这么大,撵我做什么,我是来买肉的。”

这位常家的纨绔少爷臭名远扬,仗着有钱有势经常欺男霸女,最近他常在这条街上转来转去,今日瞅准了肉铺只有姜忆安一个人,见她生得身姿纤细以为是个柔弱的姑娘,便色心上头过来调戏。

他色眯眯嘻笑着,上前挑了一块猪肉拎在手里,啪地拍出一两碎银放在肉案上。

另外一只戴着金光灿灿戒指的肥手,慢慢移到了姜忆安的手边。

“小西施,哥哥买你一块猪肉,多给的银子,你让哥哥摸......”

话未说完,姜忆安冷冷一笑,握紧了手中的刀柄。

铎的一声闷响,锋利的刀刃硬生生砍进案中三寸深。

还没等那常少爷反应过来,只见从肉摊后闪出道人影来,重重一脚踹到了他的腿上!

砰的一声,肥胖的身躯直飞出肉铺外,重重跌落在地上。

常少爷趴在地上,一时只觉天旋地转,眼冒金星,要不是生了一身肥肉禁摔,这下定然要吐出血来。

“你......你竟敢踹本公子,本公子......”

临边铺子的掌柜都见怪不怪,早已习以为常,有个看不过去地打断了他的话。

“你快别说了,赶紧爬起来走吧,待会儿惹恼了姜姑娘,门牙给你打掉两颗,你哭都来不及!”

常少爷灰头土脸地趴在地上,色心不死地看了眼肉摊。

姜忆安缓步走到他面前,双手抱臂居高临下地盯着面前的男人,视线从他圆圆的胖脸移到肥短的五指,从地上捡起那块滚到了一层泥的猪肉,丢到了他身上,慢悠悠道:“再不滚,别怪姑奶奶不客气了!”

常少爷头皮一紧,爬起来盯着她小心翼翼退后了几步,见她没有追上来,突然转身提着袍摆就跑。

“恶霸!比本公子还恶霸!”他跑远后骂了一句。

姜忆安突然冲着他的背影喝道:“站住!”

听到喝声,常少爷突然膝盖一软,差点跌坐在原地。

然而人没有追过来,而是响起当啷几声脆响,两枚铜板滚落在他面前,打着旋儿停了下来。

“喂,找你的铜板,别忘了拿着啊。”姜忆安笑着扬了扬手里的碎银。

她明明在微笑,常少爷却只觉得她的笑容瘆人,头皮发麻地捡起铜板,抖着腿一瘸一拐走了。

姜忆安把银子塞到荷包里,数了数沉甸甸一把银钱,笑得见牙不见眼。

收拾完肉铺,她将刀具往皮褡裢里一塞,关门闭铺,哼着小曲儿去买爱吃的松子糖。

这边刚付完铜板买了一包糖,便听到有个稚嫩清脆的童音在唤她。

“大姐姐,大姐姐!”

姜忆安转身看去,八岁大的堂妹小跑着走了过来。

寻了她一路,小姑娘脸上挂着豆大的汗珠,圆脸蛋红扑扑的,跑到她面前时弯腰扶着双膝,喘的上气不接下气。

姜忆安拿帕子给她擦了擦汗,“美玉,这么着急找我做什么?”

姜美玉急忙牵着她的手往家走,“家里来亲戚了,娘让我找你快点回去。”

“哪里来的亲戚?”姜忆安不紧不慢地打开松子糖,塞到堂妹嘴里两块,自己吃了一块。

小姑娘嚼着甜丝丝的松子糖,腮帮子撑得鼓鼓的,“是从京城来的,娘说是你家的人。”

姜忆安脚步一顿,弯唇哂笑了下。

哼,等了这么久,总算来了。

~~~

姜家院子里,高嬷嬷坐在老槐树底下的石凳上与刘氏说着话,说到动情处,嬷嬷拿帕子按了按眼角。

“老太太、老爷和夫人都惦记着姑娘呢,这都八年了吧,姑娘总是不肯低头认错......过去的事已经过去就不提了,老太太夫人也不与她计较了。姑娘如今大了该定亲了,夫人打发我来接姑娘回去......”

话未说完,院门吱呀一声,有人推门走了进来。

高嬷嬷循声看去,不觉怔住。

八年未见,大小姐儿现已是个身材纤细高挑的大姑娘了。

她穿得倒是简单寻常,上身褐色半袖短襦衫,下着枣红粗布褶裙,满头黑藻似的头发扎了个高高的马尾,金簪钗环一应全无,通身素净极了。

不过那张脸白皙如玉,俏挺的鼻樱红的唇,一双大眼清澈黑亮,脸上隐约可见她早死亲娘苏氏的影子,是个实打实的美人儿无疑!

想到苏氏,高嬷嬷下意识捏了捏手里的帕子,站起来笑道:“小姐,老太太老爷夫人让我来接你回家了。”

姜忆安斜了她一眼没理会,径自走到石桌旁,将肩头放杀猪刀的褡裢往桌上一拍。

铿锵一声尖锐的刺耳脆响,高嬷嬷唬了一跳,退后看了看那褡裢里露出的几把刀柄,顿觉头皮一紧。

一个姑娘家,怎么拎着这么多刀?

她没敢直问姜忆安,讪笑着看向刘氏,“这是......”

堂侄女脸色不善心情不好,其中原因刘氏自然清楚。

家中长辈将她扔在老家不管不问八年,让她在老家反省过错磨磨性子,期间连看都没看过她一回,别说她心里有气,连她这个堂婶都觉得他们实在太过冷漠薄情。

可这回高嬷嬷奉命来接她是为了定亲的事,关乎一辈子的事使不得性子,刘氏轻轻拍了拍侄女的手,轻声道:“坐下说话。”

说起为何堂侄女会在家中提刀杀猪卖肉,刘氏轻叹了口气。

八年前,她嫁给姜大庆生下了美玉没多久,十岁大的堂侄女回了老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