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灰色构筑成的直街上一格红色格外明显,那是一座花轿,姜蔓枝赶到的时候,一把匕首插在红鸢的心口。

她小心翼翼的扶起红鸢,去探她的鼻息,意识到什么后骤然回缩,她缓缓摊开双手,一片红艳映入眼帘。

李月情安葬了红鸢,在京郊十里处,睿王府来讨要过红鸢的牌位,被府上的侍从打了出去。

姜蔓枝拿着那把刺入红鸢心口的匕首静静地站在墓碑前,突然想起了内句话,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她语言平静的说道:“公主见过满地的饿殍吗?小时候我们村闹饥荒,到处都是尸体,到处都是腐臭的气息,从内个时候我就坚信没有什么事情比活着更重要。”

李月情不禁掉下眼泪:“蔓枝······”

“我今日对天发誓,哪怕是千夫所指,也绝不自弃!”姜蔓枝眼神笃定道。

李月情从衣袖中拿出一封信,叹道:"这是红鸢留下来的遗书。"

蔓枝,我知道你会看这封信,在这个世上我已无牵挂,唯余你,我有些话想说。我知你因为侍从的话而自责,但我从未怪过你,近来对你冷淡,只因你的愧疚让我不知如何面对你,我这一生没做一件坏事,然而天道不公,己身渺小,平白的就将这一生走到了尽头。

红鸢,绝笔。

李月情将绝笔信交付后便转身上了马车,姜蔓枝将信护在胸口,喃喃道:“天道不公,那我为你讨一个公道,可好?”

齐昀回京后,李庭聿任命他为户部尚书,户部是救灾的核心部门,李庭聿将统筹调剂资源的重则全权交给了齐昀负责,因治理长达数月的地方水患,国库很快告罄,齐昀再次上书。

李庭聿百无聊赖的用膳,宋皇后站在一旁配膳,看其愁眉不展,便露出和煦笑容善解人意的问道:“皇上是在为何事忧心?”

“朝廷赈灾迫在眉睫,可是国库却快要耗光了。”李庭聿登基前府邸没有妻妾,登基后在大臣们的荐举下册封了端庄温婉的宋氏为皇后。

皇后贤德淑慎,对于朝廷大臣送入后宫的女子,她用心安顿,李庭聿却一心扑在朝堂,对于后宫女子是漠不关心,对自己多了几个妃嫔,又少了几个妃嫔一概不知,他鲜少去后宫,于是后宫女子便只能主动来叨扰他。胆子大的一来二去能混个脸熟,胆子小的便夜夜都是寂寞空庭。

宋皇后对于陛下勤政理国、不贪女色的态度倒是十分赞同,她认真道:“臣妾愿为陛下分忧。”

“你有何法子?”李庭聿拧着眉看着她。

“臣妾认为,可以让内廷与朝廷一同出力,内廷将除了御赐之物的珍宝首饰捐出当彩头,大臣们用高价购得,其得到的钱财就可以用来救济灾民,陛下还可以接机敲打那些平日里揩取额外油水的大臣,就说只要多捐献,便可既往不咎,君无戏言。”宋皇后道。

李庭聿摆摆手命人撤下满桌的菜肴不置可否,而后道:“那这件事便交由皇后去办。”

“臣妾会联络长公主,一同举办这次的募捐集会。”宋皇后道,李庭聿这时抬眸看了她一眼,宋文君从前和平阳长公主是闺中密友,两人一起举办倒也不奇怪。

“蔓枝,你又在打什么主意?”前些日李月情去皇后宫中做客,宋皇后便提及陛下闷闷不乐应当是为赈灾烦忧一事,回到公主府后,姜蔓枝便献策给李月情,通过募捐集会来筹集赈灾款。

“皇后娘娘可有邀请公主一同操办?”姜蔓枝问道。

李月情道:“这是自然,接下来我们需要入宫住几日了。”

姜蔓枝欠身行礼:“奴才也是想为国家尽一份力,此策略可用,是奴才的荣幸。”

一转眼就到了快要,紫禁城红墙绿瓦,却挡不住冷气森森,二人乘马车入宫,高墙层层,像一个巨大的迷宫,姜蔓枝有种一旦进去,就出不来的错觉。

“来,把灯笼挂这里,这几坛酒放那个铺子,”红袖在空中旋转,姜蔓枝指挥集会的布置。

她今日一袭红衣,木簪为饰,朴素中不乏喜庆。

“姑娘,我们真的可以在这里卖酒吗?”一个老媪小心翼翼的问道。

姜蔓枝冲她温和笑道:“这虽是御街,但今日是辞秋入冬的重阳节,陛下特准今日允许小贩在此售卖,并且陛下待会儿会在皇城上观看表演与民同乐。”

姜蔓枝看了眼高墙,对老媪道:“阿婆今日生意会很好的。”

夜幕将落,白昼消失殆尽,皇城脚下灯火微明,李庭聿提前那些大臣妃嫔站上高墙,他披着大氅里着金丝黑袍,与平日一样端庄肃穆,此时却站在不起眼处看着皇城下的排练,李月情的内个小婢女今日着红衣在御街上奔来走去,时不时眉眼弯起和百姓们交谈逗趣。

皇后领着一众朝臣妃嫔登上城楼,李庭聿这才走到正中央,霎时间整条御街华灯炫目。

裴炎清看到底下的姜蔓枝冷脸道:“陛下这是否太过奢侈?”

谁知李庭聿却不理他,专注的打量着御街上的灯笼,这些灯笼千奇百怪,动物灯、花草灯、人物灯······

宋皇后笑着解释道:“这是婢女蔓枝和齐大人联络灾民中会做灯之人,一起赶工完成的,就是为了让大家看一看南方的民俗特色,裴相未免言过其实了。”

李庭俨笑谑道:“当真有趣,我怎不知皇姐府上还有这等人才。”

红鸢一事过后,李月情对李庭俨已经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于是并不答话,李庭俨有意缓和关系也只能自讨没趣。

姜蔓枝在皇城下向城上众人行礼,高声道:“奴才给各位贵人请安!”

“免礼。”李庭聿抬手道,他十分好奇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惊喜。

谁知集会表演并没有着急开场,姜蔓枝道:“各位贵人可看到悬挂在最高处的四个未被点亮的灯笼?”

“你又有什么花招?”李庭聿不自觉的笑道。

姜蔓枝莞尔高声道:“奴才有四个谜题,只要各位贵人解得出,便能点亮这紫禁城中最大的灯笼!”

“第一盏,方形玉。”姜蔓枝道。

李庭聿饶有兴味道:“国。”说罢远处亮起一盏,上面正是国字。

“第二盏,春夜雨。”姜蔓枝灿然一笑。

李庭聿思忖片刻:“泰。”远处又亮起一盏名为泰的灯笼。

“第三盏,闭目眠。”

李庭聿畅快道:“民。”民字灯笼立刻亮起。

姜蔓枝刚要开口,就听陛下道:“朕看最后一字也不用猜了,应当是国泰民安的安吧。”四盏灯笼组成国泰民安。

姜蔓枝行礼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