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销售一结束,转眼就到了除夕。
值班安排和安保工作,刘飞、赵有才、刘侠等人早已安排得滴水不漏,党建国很放心。
今年民工处的年终福利,比去年又上了一个台阶。
农场自养的猪,一口气宰了200头!
得益于科学的养殖方法,现在农场每月稳定出栏约180头生猪。
这200头猪的肉,党建国原本还盘算着多少能流入市场,结果几乎连猪毛都没剩下——就被闻风而动的种苹果部长带着人“一锅端”了!
紧接着,种苹果部长自己也成了“被**”的对象,各个强势部门轮番上门,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这批猪肉被瓜分殆尽。
党建国得知后也只能苦笑:“都是狠人呐,也都是躲不开的熟人啊!”
好在今年四九城的猪肉供应总体比去年宽松些,争抢还不算白热化。
党建国领到了自己那份沉甸甸的福利:
5斤肥瘦相间的猪肉
3只油光锃亮的白斩鸡
5斤红彤彤的苹果
5斤皮薄肉脆的京白梨
3个滚圆的大西瓜
5个香气浓郁的白兰瓜
3斤翠绿鲜嫩的韭菜
3斤粗壮水灵的芹菜
1斤红根绿叶的菠菜
1斤饱满的豆角
5斤炒得喷香的花生
3斤饱满的葵花籽
5斤金黄的黄豆
3斤清亮的豆油
5双厚实的棉线袜子
单鞋、棉鞋各一双
3斤银光闪闪的带鱼
3条崭新的毛巾
印着“先进个人”和“劳动模范”大红字的搪瓷缸子各一个
党建国看着堆成小山的年货,特别是那清一色的单数(除了成双的袜子和鞋),摸着下巴,不无恶意地揣测:
“这后勤处是哪个龟孙负责打包的?五斤肉、三只鸡、三个瓜……连苹果梨子都是五斤!除了脚上穿的和袜子,全是单数!这是不是变着法儿在催婚呐?!”
这念头让他又好气又好笑。
在厂里舒舒服服洗了个热水澡,神清气爽。
党建国仔细地把年货分门别类包好,塞满了挎斗摩托车的边斗。
他现在有配车(一辆吉普),但平时基本不用,要么骑自行车,要么就爱骑这辆更灵活、能装东西的挎子。突突的引擎声中,他朝着家的方向驶去。
弟弟党建华知道哥哥这两天必回,小院的门虚掩着。
党建国骑着挎子,直接开进了小小的院落。
招呼弟弟把东西搬进屋里放好。
屋里比外面暖和不少,全靠那个烧得正旺的煤炉子。
党建国按照后世学来的法子,在里屋门口挂了个厚厚的布面门帘,布里面放着草帘子,有效地阻隔了外间的寒气,保住了里屋的暖意。
通风口也做了精心设计,保证空气流通,杜绝煤气**的风险,只是会让保暖效果稍微打点折扣。
兄弟俩开始为年夜饭忙碌。
党建国搬出那个小巧的煤球炒炉,把领到的花生、黄豆、瓜子一股脑儿倒进大铁锅里,炉火熊熊,铁铲翻飞,不一会儿,浓郁的焦香就在小小的屋子里弥漫开来。
党建华吸着鼻子,脸上满是期待。
他知道,虽然民工处强调“过年不串门”,但刘飞、王利民那几个哥哥的铁杆兄弟,早就打了招呼要过来坐坐。
案板上,兄弟俩合力整治出了六个菜:
韭菜炒鸡蛋、芹菜炒肉丝、白斩鸡、红烧带鱼、醋溜菠菜、油炸花生米。
荤素搭配,色泽诱人,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家的味道和过年的喜气。
兄弟俩围坐在小方桌旁,就着党建华买来的散装白酒,你一筷我一筷,边吃边聊。
那散酒醇厚辛辣,装在粗瓷碗里,倒也别有一番豪气。
墙角还放着几坛子散酒和一个小酒缸,里面足有三十多斤,是党建华特意备下的“战略储备”。
暖黄的煤油灯灯光下,屋子里被年货和兄弟俩的身影填得满满当当。
党建国环顾四周,心里盘算着:“看来这小院又快装不下了,是得琢磨盖新房子了……”
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不急,现在还不是大动干戈的时候。”
窗外偶尔传来零星的鞭炮声,屋里炉火正旺,饭菜飘香,兄弟情浓。
党建国抿了一口酒,感受着喉咙里火辣辣的热流,看着弟弟满足的笑脸,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过年,真好。
大年初一清晨,凛冽的空气中还残留着昨夜鞭炮的硫磺味儿。
党建国带着裹得严严实实的党建华,照例踏进了隔壁那座喧嚣与算计交织的四合院。今年的院子比往年更显热闹,人声鼎沸,透着股“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劲头。
易中海:
这位曾经的管事大爷,如今已是轧钢厂响当当的七级钳工,脸上多了几分技术权威的沉稳。见到党建国兄弟,笑容里带着恰到好处的矜持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