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勺轻轻搅动,气泡挨个炸开,空气中弥漫着咖啡的香味。

桌上摆着水果,七八杆老烟枪吞云吐雾。

文物局的刘新局长摁灭烟头,又看了一遍手里的文件。看着看着,手下意识的抬了起来,捋了捋已不剩几根头发的脑门。

大致看完,刘新的脸上露出苦笑:“这小孩真的是……两位,这怎么说?”

旁边的两位局长眼神转动,却没有说话:刘局长,山西的同行就在对面坐着,你让我们怎么说?

如果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就挺想不通:林思成你是咋想的,这么多好处你不要,非要整这一出?

其它都不说,就那只碗,少说几百万总有吧?

林思成倒好,这边刚要谈,一封报告就传真了过来:鉴于方便管理,协同执行,建议保留原勘察组和化验组人员结构……

不是……人家山西的同行都上门来了,这怎么保留?

总不能让田野所、考古队、省博实验室也在山西开个分中心?

但如果换个角度,站在公允的立场上,三位局长就挺欣慰:

何志刚没白折腾,田杰、高章义,黄智峰,并手下的团队,也没白跟着林思成辛苦这么久。

说直白点:到时候的勘查报告、发掘报告、乃至期刊、论文、学术报告,林思成一件都不准备放手。

署哪个机构的名无所谓,陕西也行,山西也好,但他下面的这些人,全部得纸上有名。

暗暗感慨,刘新看了看对面:“几位领导,你们看呢?”

没人说话,要么叹气,要么面露苦色。

水老师说这小孩挺难缠,还真就挺难缠?

碗我不要,技术也不用给,什么“两省部门协作研究”、“共同申请国家级项目课题”等等,也不急着谈。

包括什么名誉、奖金、赠予,统统都不用,你先把我的人给我安排好了再说。

如果换个人,早掀桌子了:把你给能的,还谈起条件来了?

但想起来此之前,水总工说的那几句话,几个人就泄了气:

你们别看人家是个毛头小孩,我告诉你们,离了这个毛头小孩,你们还真玩不转。

他们在运城的阶段性的实验报告都看了吧,是不是已经开始精炼胎土,调配釉料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已经开始尝试性的研究成份配比。说直白点,人家脑子里已经有了全盘的复原计划,并且已经开始付诸实施。

不需要多,给你们三年,你们能不能追得上?但等到那个时候,人家专利早申请了,可能厂都建起来了,你们就算追上有啥用?

也不是我老汉小看你们,估计光是找窑址,你们都得一年以上……

俗话说的好:离了张屠夫,还能吃带**的猪。但这次,看来还真就不行?

问题是这样一来,山西这边的考古单位,就光挂个名?

几人对视一眼,考古院的领导笑了笑:“耿校长(文博学院院长),刘局长,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咱们这边,能不能再和林老师沟通一下?”

刘新刚要说什么,耿院长怔愣的一下:咱们这边,是哪边?

西大,西京市文物局?

问题是,怎么沟通?

难不成告诉林思成:小林你看,人家给你私人的好处这么多,又是几百万的古董,又是省文化部门、工业部门的名誉顾问,还免费给你能申遗的失传复原技术,甚至还有不菲的奖金。

这么多好处,底下的人委屈一下也就委屈一下了,咱就悄咪咪的干吧。

但如果真这样给林思成讲了,他耿彦民还干个****的院长?

下意识的,眉头就皱了起来,耿院长看了看对面:“何院长,我说一句您别介意:怎么说,学校也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你说对不对?”

何院长愣住,脸一点一点的红了起来。

都说**不打脸,骂人不骂娘,但这句话,比骂娘还难听。

你是老师,你高尚,我他妈就**对不对?

怎么跟掉到了茅坑里似的,嘴一个比一个臭,性格一个比一个硬?

眼看要僵,带队的领导连忙打圆场,“林老师的考虑不无道理:毕竟用熟手了,沟通起来方便,也好协调。

所以我觉得,团队保持原班人马,这算不上什么大问题,无非是多聘几位名誉顾问,咱们这边也肯定做好后勤保障。同时,薄弱的地方,我们肯定加强协助,同步做好技术支持……”

何院长刚要说什么,听到最后的“技术支持”,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对啊?

林思成只说保留原勘察组和化验组人员结构,没说再往里加人?

野外勘察就不说了,这个确实要比人家差点。就那小孩一钎子扎到草木灰池那一招,就够他们学好久。

但化验分析、调试配比这一块,光是一个试验组哪能够?

到时候少不了本地单位协助,无非就是看谁的研究速度更快,学术成果出来的更早,更多。

换种说法:谁的论文发的早,发的多,还不一定。

暗暗转念,何院长点了一下头:“我没意见!”

哈哈,没意见?

耿院长和刘新对视一眼,眼底闪过几丝古怪。

你们以为,林思成只带了黄智峰那一个组,就觉得他肯定研究不了多快?

那是你们不知道,他平时是怎么搞研究的:

就王齐志的那个实验室,说是王齐志负责,其实约等于透明人。

包括林思成这个具体负责人,十天半月才去一次。但去一次,稍稍指点一下,就能顶三五个月的效率。

从来都只听说负责人嫌实验进度慢,效率低。但故意压进度,嫌底下的人研究的太快的,听过没有?

转念间,耿院长点了一下头:“我也没意见!”

咦?

刚才还那么强硬,一转眼就答应这么快?

感觉有点不大对,但对面的几位并没有多想:所谓夜长梦多,趁热打铁,管他为什么会答应,只要答应了就行。

最难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都好谈。无非就是合作共赢,利益交换。

那只碗自然是不用谈了,平定砂器、黑白刻花工艺也再没提。

林思成的头衔倒是给了一大堆:

山西文物局名誉顾问,省文化厅、考古院特邀专家,省工业局特聘工程师。

待遇不低,能领好几份工资,还有阶段性的奖金。

本来还有拨款,用于分中心装修和购买设备,但林思成说不需要。

化验室依旧借用YC市市博的,分中心给间办公室,挂块牌就行。

大致两天,基本谈妥,西大林思成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运城分中心正式挂牌。

很低调,没什么仪式,也没让领导来剪彩,甚至连鞭炮都没放一把。

但凡了解林思成的,都有些怀疑:这小子,怕不是准备随时跑路?

跑路绝不至于,林思成只是觉得:光是一个卵白玉,没必要太折腾。

……

分中心就在市文物局的旁边,整整一层。

原本是市文物局遗产保护中心,刚装修好,正准备搬,顺便给林思成批了一层。

崭崭新的设施设备,会议室、办公室、陈列室、培训室,以及宿舍,全都做了规划。

甚至还预留了半层实验室,但凡林思成点点头,最多三天,所有设备就能全部到位。

田杰捏着下巴:“何局长,我怎么感觉,当地是想让林思成在这儿扎根?”

何志刚点点头:完全可以把“感觉”去掉。

按照当地政府最初的构想,分中心最好开在太原,最好比照西大总中心的规模,一比一的复制。

包括设施设备、部门架构,人员编制,甚至于研究项目。

领导还专程告诉林思成,不用怕花钱,有研究拨款,更有政策支持。

包括研究资金,如果申请不到国家级的扶持项目,那就申请省级,反正给谁批都是批。

如果卵白玉的工艺能复原成功,肯定少不了申遗。到时候,保护单位即便达不到省一级,至少也是TY市。

但因为林思成坚持,要保留原勘察组和化验组人员结构,自然而然,这事情就没办法再往下谈了。

林思成坦诚布公,甚至称处是直白:可以共同研究,运城可以,太原也可以,省级部门更可以。但不管是哪个部门,都要自己动手。

如果说让我和你共享技术,共享研究成果……那对不起,我手底下这么这么一大帮都分不过来。

这样一来,影响个人职称评定与晋升还是其次,关键在于后续:卵白玉复原技术肯定要落在当地,这个毋容置疑。

但之下以及附属的科研成果,学术荣誉提升,以及影响力,只会是林思成的团队受益,与当地的部门基本没关系。

费钱费力,给别人做嫁衣,当地肯定不愿意。

当然,林思成的话说的也很直接:这样最好,与其最后扯皮,还不如提前摆明车马,也能少欠点人情……

一想起当时的情景,赵修能就撮着牙花子,一脸痛苦的表情。

田杰越看越难受:“赵总,你想说什么?”

稍一怔,赵修能咬了咬牙:“我就觉得,有点亏!”

何志刚、田杰、高章义都没有说话。

谁亏?

当然是林思成亏。

其它不说,就说这两座中心:西大的中心从无到有,林思成费了多少精力?

学校和区里是有支持,但顶多四五分之一,赵总又支持了四分之一。等于花了一千万,有一半以上是林思成靠捡漏挣的。

这儿,一分钱都不用林思成花。

再说级别:学校那一座只是区一级,到这儿,一来就是省一级,就问你,这个支持力度大不大?

但只是为了不让最初提出这个计划的何志刚白折腾,不让跟着他来这儿的几十号人两个多月白干,林思成就没答应。

没答应?

林思成,你懂不懂“省级部门全力支持”、“成果权威能影响到政策倾斜”是什么概念?

林思成当然懂。

何志刚叹了口气:“我问他,划不划得来,他说:有些事情,没办法用划不划得来衡量!”

赵修能怔了一下,心中生出一丝异样的情绪。

扪心自问:谁不希望自己的领导、同事、朋友、学生,乃至合作伙伴有情有义,始终如一?

不论是站在谁的立场上,不论是赵修能、何志刚、田杰、高章义,或是王齐志、商妍、黄智峰,以及中心的料员,研究员,考古队的队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