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逗得王湘笑得刚挑起的面条都再掉回碗里。

“地道赞啊,还别说,这还真是四九城特色!”

“要是不赞一声地道,别人还以为你没吃过什么正经儿东西呢。”

说着话,她手上筷子也没停下,还在翻拌着碗里的打卤面。

尽管那些熟识的老四九城人教过她几次。

说这打卤面不是炸酱面,不用拌。

只要沿着碗边儿往嘴里扒拉,这样卤子跟着面就一起吃到嘴里,也不会不均匀。

她也只是每次道谢,但是这习惯是改不过来了。

从小到大,嗦粉都是拌了直接开吃,哪儿来这样往嘴里扒拉的。

难道这端着碗,吃相更好看?

还是饿极了,可以连着碗一起啃了,这才叫个地道?

她也直接拿着筷子在面碗里一顿搅和,就当成炸酱面给拌匀了。

就算卤子懈了又能怎么样。

大不了碗底剩下的卤子直接喝了就是。

你说咸?

人老板那写着“开水自取”的木桶是摆设啊。

喝完卤子,再添上半碗免费的面汤,这没吃饱的还能混个水饱。

这不是你们四九城最爱讲究的“原汤化原食”?

类似的,还有什么面茶不能拌,那勺子是给你刮碗底的。

什么炒肝不能舀,只能贴着碗边儿转圈儿吸溜。

……

合着,您就看着厨师捏在碗边儿,不小心留下的那手印子觉得浪费。

非得拿舌头给刷干净?

您这是吃龙肝凤胆呢,一点儿都不浪费,真的就只剩下个穷讲究!

(所以,这就是本来是昨天吐槽的部分。结果实在难受改不完了,真的只吃了一碗面。)

王湘倒是不知道李想国说的是电影。

纯粹以为是东北人跟湘省人一样平卷舌不分。

他说的就是赞扬的赞。

真没想太多。

毕竟她自己刚到四九城时候,又是接触的厂子里的老职工家属,本地人更多,也因此闹过不少笑话。

在这儿待得时间久了,自己也注意了一些才好了点儿。

但是说话快的时候,那就没辙了。

别说平卷舌分不清,甚至急了,时不时还得冒出几句家乡话。

她却不知道,李想国说完之后心底下在暗自后悔。

扯淡扯习惯了,顺嘴就玩了个谐音梗。

不过想想上辈子看过的片头,他也长出口气,放下心来。

具体这电影是哪年出的不记得,只记得离着现在至少也还有十年以上。

现在,就连八一厂有没有都不好说呢。真等到有那电影的时候,王湘应该早就忘了这句笑话。

自己这又不是伟人语录,哪儿值得反复品味,念念不忘。

他也再次提醒自己,说话还是得过过脑子,以后还是少说多做才好。

自己在这么信嘴胡咧咧,迟早得摊上什么祸事。

当下也不敢多说,也学着王湘,闷着头直接拿筷子拌好面。

夹了一筷子咬到嘴里。

面条爽滑顺口,筋道弹牙。

浇头是切成指甲大小的肉丁。

拌面时候,还能看得出,这浇头里面还有同样泡发切丁的干香菇和口蘑。

再能分辨出的,就是金针菜和木耳,最后用水淀粉勾芡成浓稠的羹汤。

不过可能是这季节太冷,鸡都不下蛋了,鸡蛋变得稀罕,所以这卤子里没看到蛋花。

倒是汤卤里面零星点缀的一点点黄绿色的碎屑,勉强能分辨出是缺少日照,长得不怎么好的蒜苗。

估摸着,也是老板自家屋里种的。

这面的总体风味是咸鲜口儿带点回甘,也算相当不错。

拌的时候,碗里除了卤汁儿就没有多余的汤水。

肉丁小火慢炖出来的,酥香软烂,真的吃到嘴里轻轻一抿就化开。

剩下几样材料要么爽脆,要么软糯,口感各有不同。

也称得上口感丰富、滋味十足。

李想国边吃边暗自点头。

能成为四九城人最爱的心头好,各种打卤面自然有它独有的魅力。

那些小说里瞎说什么四九城人最爱炸酱面?

那不是扯呢嘛。

只有吃不起打卤面的穷人才说最爱的是炸酱面。

咱老四九城没富人,当然更没穷人,谁爱那玩意儿?

更何况,后面进了计划经济阶段,真当酱厂你家开的,大酱想要多少有多少啊。

一个月就内点儿酱,你一顿给我造光了,我下顿吃啥?

吃完,李想国抢着去付钱,结果又被王湘给拉了回来。

李想国无奈,也只好道谢,却也说想等忙过这几天,一定要请王湘和罗队长两家一起出去吃顿饭表示感谢。

他也想好了,王湘这边粗腿在望,自不必说。

哪怕她不是未来的王主任,至少这一亩三分地,她多少也能说得上话。

罗队长这边,现在他就管着护厂队的事儿。

不管是内卫还是外勤,都是他主抓的。

只要他平安度过这段岁月,过几年真的成立保卫科,能少了他的职位?

这不也能让自己在厂里多一条路子嘛。

要是真像别的小说写的那样子。

以后这些人真的往死里得罪自己,自己就去找他。

没事儿就去举报东绿偷工料、傻柱偷饭盒、秦淮茹偷人……

保卫科有自己熟人,那无论如何都会更方便点儿。

举报真的在哪个阶段被压下来,自己也能知道。

更何况,后边儿砸烂公检法,就连最高检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