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不低,散煤燃烧效率差,烟大呛人,这“蜂窝煤”若真如其所说…他伸出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抚过纸上的图样,仿佛在掂量一块金子。
“好东西!林兄弟,这…这真是好东西!”胡掌柜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惊喜,“若真能成,可是解了城里城外多少穷苦人家的灶头难!省下的煤钱,能多买多少口粮!”
他本能地看到了巨大的民生需求和潜在的市场。
然而,惊喜过后,胡掌柜的脸上立刻浮现出惯有的审慎和算计。
多年的地下斗争经验让他深知,任何好事背后都藏着难处。他眉头重新皱紧,手指重重地点向那个炉具草图:“林兄弟,此物是好!可这配套的炉子呢?”
他目光如炬,“这炉膛、这烟道,看着简单,但非铁即陶。
眼下这光景,铁料金贵,管控极严!寻常铁匠铺打几把菜刀都要登记,大批量打制这种炉具?
难!陶土炉倒是可行,但烧制需要窑,需要燃料,成品笨重易碎,运输也是麻烦。这炉子,是卡脖子的第一关!
霍去病神色不变,显然也考虑过这点:“炉具确为关键。可先以陶土试制,虽不便,但解燃眉。铁炉之事,容后再图。或可寻些废旧铁器熔铸改造,积少成多。”他并未指望一步到位。
胡掌柜点点头,算是认可这个折中方案,但忧虑未消。
他搓着满是老茧的手指,眼神扫过堆满木料的院子,仿佛在清点无形的账本:“其二,是钱!林兄弟,想法是好,可启动要本钱。
煤粉、黄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买,或者雇人去挖去运。做模具要木料工钱,压制要人工场地。就算陶土炉,开窑烧柴火,哪样不要钱?眼下咱们…手头实在不宽裕。”
他指的是地下组织的经费,所有行动的开销和后续可能的支出都需要精打细算。
霍去病平静道:“初始规模不必大。原料可少量购入,模具我或可自行尝试打制一二。场地…只需一僻静角落,无需花费。至于人工,待雏形初现,自有解法。”
胡掌柜沉吟片刻,觉得在理。小步快走,风险可控。
他接着抛出第三个顾虑:“其三,人手!林兄弟,你是知道的,我们的人手,一个萝卜一个坑,都有紧要事缠身。盯着鬼子的,跑交通的,联络各方的…哪能抽出一队人专门去挖土、和泥、压煤饼?就算炉子解决了,这蜂窝煤做出来,卖给谁?怎么运?谁来管账?这都是要人手去铺开的摊子!”
霍去病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人手之事,掌柜无需忧虑。
林卓已有计较,可另辟蹊径,寻些‘生力军’,专司制作。至于销路、运输、账目…此乃掌柜所长。”
听到“林卓已有计较”,胡掌柜心中一动。那丫头是极精灵的,鬼主意多,心思也善。
他本能地感觉到,这“蜂窝煤”绝不仅仅是一门生意那么简单。
它像一颗种子,一旦种下,能长出很多东西,为地下网络提供稳定的、且合法的资金流,
利用走街串巷的运煤工建立更隐蔽的情报传递点,
通过惠及底层百姓,赢得人心,发展可靠的群众基础,甚至,那些参与制作的“生力军”本身,可能就是未来可用的力量…
这念头如同闪电划过胡掌柜脑海,让他握着棺盖边缘的手指猛地收紧!
这哪里是简单的炉灶改良?这分明是扎根基层、积蓄力量、编织网络的一条暗线!其潜在价值,或许不亚于劫来的军火粮食!
他眼中爆发出惊人的亮光,直直看向霍去病:“林兄弟,此事…此事若成,意义非凡!远超这煤饼本身!”
霍去病微微颔首,知道对方已领悟其中三昧:“正是此意。”
胡掌柜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动,迅速做出了决断。
他转身从墙角一堆杂物里扒拉出半袋大概是用作棺材填充防潮的、质地尚可的黄土,
又指了指院子角落一个堆放废弃边角料和旧工具的破棚子:“地方有!就那棚子,清一清就能用!这袋土你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