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晨起,静言还在昏睡,静堂解开衣物细细看去,只余昨夜发狠抓下的紫癜,此时已颗颗粒粒地缩小了,便定下了心,换上新的宫装。

静言起时,被满宫的醋炭味儿熏得连打喷嚏,问道:“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静堂用着早饭,囫囵道:“就是想着姐姐在孕中,一切都要打扫干净,怎么了,这味道姐姐不喜欢?”

静言起身到梳妆台前,又打了个喷嚏:“就你主意多,想一出是一出。”

静堂没说什么,只悄悄去看自己的手腕。

散朝后,祝钦云于颐政殿中同严忍冬和陶然另开小会,祝钦云丢下一本奏折,问严忍冬:“你昨日去哪了?”

严忍冬颔首:“禀陛下,昨日臣腹痛难忍,身体实在支持不住,便回府休养了。”

“是吗,”他并不抬头,又丢下一本奏折。

严忍冬拿眼睛去看陶然,陶然道:“陛下,昨日微臣同严大人一起过来,大人的确腹痛,站了不到半刻便症状严重。”

又朝严忍冬道:“严大人,昨夜我已禀明陛下。”

“罢了,”祝钦云道,“昨夜朕已和陶卿聊过,季阳此刻在西域,静贵人来秉,说他肯做朝中内应,以图收复西域。”

严忍冬警惕起来,皱眉疑道:“什么?”

陶然行礼:“陛下,依前之言,朝廷虽是可出重兵,依屯田制羌之法多路挺进西域,但京中内外不安,中原多地不能没有重兵镇守,西域山峦连嶂,地势复杂,陛下若早拿定注意出兵也不会时至今日。微臣想,此计虽险,或可一试。”

祝钦云道:“西域探子密保,左棠已着手重开驿道,关口设了互市,茶布盐铁交易无阻。他写了表文于朕——”

语罢,祝钦云将一份羊皮卷丢与二人。

严忍冬抱住,将羊皮卷展开半尺,朗声念道:“左棠大汗率西域三十六部共议,望与天朝约为藩属之邦,永奉正朔而不内附——”

他有些惊讶,和陶然互视一眼,声音沉了沉:“无需遣送质子,亦不必驻军镇守,唯求以玉门关为界,开互市之途。”

“乐舞胡旋、和田美玉、汗血宝马,波斯道上转输的琉璃、安息香、胡麻籽油,此后皆可沿敦煌商道直入京都。天朝蜀锦吴绫、建州茶砖、宣州笔墨、泉州瓷器,亦能经骆驼队运往葱岭以西,直至大秦国界。”

“大秦国?”严忍冬皱眉,“他左棠连国号都立好了。”

祝钦云闭目,严忍冬继续念道:“西域商队过玉门关不征关税,天朝货船至蒲昌海亦免市舶钱,唯每年冬至,三十六部会将天山长绒棉、高昌葡萄酒、轮台冶精铁,连同年税银十万两,随表文一同奉入京都。”

他把那羊皮卷合起来,气道 :“荒唐!”

“朕何尝不觉得荒唐,”祝钦云捏目,“西域乃国之重镇,朕不会放手。”

严忍冬将羊皮卷递与陶然,祝钦云默道:“陶卿,西域井治盛安,你那王道教化之法怕是不管用了。”

陶然何尝不知道无用,只是他要为静言的复宠之计铺路,有些话就不得不反着说。

“陛下,”严忍冬问,“那季氏叛贼如何与宫中妃嫔取得联系,既有了联系,为何不赴京投诚?这其中种种,难道不诡异吗?”

陶然道:“静贵人的意思,是宫中收到暗箭,微臣看过,那箭囊内的皮纸与此羊皮卷同源,想来却是西域之物。至于为何不孤身赴京,严大人,他父亲以叛国罪论处,既是有为父负罪,曲线救国之意,又何敢孤身入京?”

“陶大人,”严忍冬皱眉,“你似乎对叛贼很有同情之心啊。”

陶然气憋,只正身对祝钦云道:“臣拳拳之心全在为国为民,此中种种,不过有话实说,还请陛下明鉴。”

祝钦云不置可否,只道:“若季阳投诚之心不假,那他有朝一日夺了这大秦国的主君之位......”

“陛下,”严忍冬抱拳,“此事绝不可赌,若他夺了主君之位,安敢担保会带国投诚?西域天高地远,自做了藩王岂不乐得逍遥?再者,季阳所代旧臣功勋连根拔起,余党未免结成江湖势力,对朝中虎视眈眈。若季阳在西域自立,何愁余党不奔赴投诚,届时卷土重来,于朝中而言,才是更大的隐患。”

祝钦云点头,闭目问道:“这样说来,严卿是主战了?”

严忍冬还未回答,只见宦官来报,赵归零有急事求见。宣进殿中后,赵归零跪拜急道:“陛下,不好了,昨日那厮......那自称敦睦亲王之子的人,今日又于棋盘街施粥布菜了去,不仅如此,他还...还......”

“还什么?”

“还大肆宣扬新国道,说是,说是天下之理,主权在民。”

“什么?”祝钦云惊道,一拍几案,站起来怒问:“谁叫他出宫的?”

赵归零不敢回话,只拿眼神去瞟严忍冬。

严忍冬也不知道,只能垂首行礼,祝钦云拍案:“瞧瞧你带的禁军!连个人都看不住!”

棋盘街上,祝长风果真又换上了青衫布鞋,站在京都最大的勾栏瓦舍,说起了诨话。他惊堂木一拍,声线如松间泉鸣:

“列位都知道,我此行刚到京城。路过潼关的时候,流民遍布,有一老卒倚着断了的军旗吃着观音土,肚子涨了老大。”

他深叹一口,眼底有些泪意:“我蹲下来问他,何苦为卖命,他说朝中要开疆拓土,我们没有选择。在陈州遇见另一个逃荒老妇人,怀中襁褓装着整包的树皮和野根,她说官府要充饷,自己没有吃的,只能背井离乡。”

“自新朝建国,北边的兵戈没断过,南边的赋税没轻过,大家去城头看看那告示,像杨花似的往下飘,漏了底的米缸若是再打仗,就有如守粮者只知把米往外舀,不知把米往里填,我倒要替大家问一句!这万里河山,究竟是他朝廷的私产,还是咱们百姓的身价?”

“好!”看客听得专注,语罢连声鼓掌,胸中似有万丈激情。

“孔孟老夫子都以民为贵,这头一宗要长出的新枝便叫‘民有其国’!从前大禹治水,划定九州给百姓耕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