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之前,此时的观南想来应该十分气愤。不过,此刻的观南只能感到麻木。人人只为自己着想,本就是世上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那些在名为乱世的地狱中苦苦挣扎的平头百姓,本就是时代的炮灰。既然已然不能得救,又何必为之伤怀。

就算李翰海没有放火烧山,那些粮食也会落入夏军手中,这对百姓来说,又有什么两样。

察觉到自己的变化,观南有些想笑,她终于有了像曹操这样的人的心性了吗?

可不要和自己说什么正义与仁善,要是世界上真的有正义的话。又怎么会允许豪强兼并土地?又怎么会纵容战争杀死数十万生灵。

历史已经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只有拥有力量的人,才能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正义或许终将到来,但是人们总得在它到来之前保护好自己。毕竟,如果人都不再了,这正义的冠冕能否到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在伤春悲秋之后,她突然意识到,这次行动,她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

她已经能够感觉到军权渐渐从手中脱离的感觉,那是一种至深的恐惧,一种头悬利剑的恐惧。这让她不由对那位诛杀功臣的唐军李冀产生了一丝共情。

此刻,她不得不认真审视当前的处境。两位重将同时拥兵自重,且互相敌对,又有大敌当前,当真是内忧外患,令人无比困扰。

观南把玩着手上的短剑,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李翰海忍不住打破了沉默。

"陛下作何打算?"

观南玩味地注视着眼前英姿勃发的将军,他已经接近四十岁了。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一些痕迹,却也无法遮掩他原本的凛然正气。他确实是长了一副很有欺骗性的脸,不过,这可也别想骗走观南的分毫权力。

"朕记得朕还没有给爱卿调兵的权力吧,你的兄长可是向朕说了你好些坏话。"

"可是陛下不是同意了授臣枢密使的位置吗?"

"诏书都还没有拟,爱卿真是心急。"

"陛下。"李翰海欲言又止,看起来当真像是一位受了天大的委屈的忠臣。现在如果观南反悔,他也确实没有了当初的筹码,此刻,他已经开始思考着自己谋反的可能性。至于李儒叔父,反正也是个六十好几的老头了,这要是那天去世了,也并不奇怪吧。

但是,观南随即抄起了笔,拿出一张早已备好的黄麻纸,开始写了起来。

"朕绍膺骏命,虔奉丕图。惟时万机之重,实赖股肱之良;锁鑰关戎机之要,尤需文武之杰。

具官李翰海:山河粹灵,星斗储曜。沉毅而韬钤在握,明达而甲胄素娴。昔总师干,荡群凶于函谷关;忠贯日虹,勋高麟阁。

今中州未复,虏穴待犁。当效姬旦之翊周,宜践方叔之伐猃。是用畴咨百辟,佥曰允谐。特授尔枢密使,及从一品本官,掌西府之机衡,总三衙之貔虎。卫社稷于磐石,肃军政于秋霜。

呜呼!

克壮鹰扬之略,期收虎渡之功。往钦哉!其励乃心,毋替朕命。

可依前件,主者施行。"

书毕,她亲自向李翰海念了出来,他与唐元捷共领同一差遣,而唐元捷的本官是正一品的名号,这也就意味着二人原则上还存在轻微的从属关系。这个处理让唐元捷的身躯明显一震,这个诏令对原本还担心被夺权的他来说,也算是一个好消息。对于终于拿到正是册封诏令的李翰海,也不是一件坏事。

只不过,一时的缓和不会让两人之间的矛盾减少,她还要继续走钢丝。

"朕还是要提醒二位,一日前,朕发布了一则新规。从此前线诸位将领都再无调兵之权,没有朕的命令,擅自调兵者,当以谋反罪论处。"

此言一出,二位将领面面相觑,他们都看到了这则新规,但都没把它当回事。这战场之上千变万化,若是事事汇报,得误了多少战机。

"这,陛下这前线纷乱复杂,若是陛下打算御驾亲征,大可领一路军队前去。若是前线每一份战报、每一份决策都要过目,怕是过于累人了。更何况,这事事汇报,还是有些过于累人了。"

"唐将军可是在质疑朕的决策?"

"臣,不敢。"

"那就快把自己的战略部署说一下吧。那位先说?"

李翰海没有推辞,抢先一步言明:"臣打算分三路钳形推进,依托“更戍法”轮换部队保持战力。

兵力配制上,西路军:三万骑兵,携床子弩200架、旋风炮50座。

东路军:2万骑兵,配神臂弓5000张、踏橛箭万支。

中路军:二万重甲步兵,持步人甲、蒺藜枪、狼牙棒。

战争过程中,臣会采取三阶段攻势。

第一阶段为破关阶段,预计花费二十日的时间。

东路军骑兵夜袭敌隘口,以“踏橛箭”钉入城墙,步兵攀箭登城

西路军床子弩齐射凿穿敌阵,旋风炮抛射毒烟球(《武经总要》火攻法)制造混乱。

第二阶段为分割阶段,预计花费三十日的时间

实施“更戍法”:每占一城即调厢军接防,壮城军筑工事,作院军修器械,主力继续推进;

中路军列“平戎万全阵”:前排盾牌手掩护神臂弓齐射,后排重甲兵持狼牙棒砸击敌骑,抑制敌军冲锋。

第三阶段为合围阶段,也就是决胜局了,预计花费十日时间。

三衙军会师后,枢密使下令骑兵为先锋消耗敌主力,上四军从三面发起总攻;

破城后以厢军清剿残敌,转运使司统筹粮草供应。

且臣以为,如今夏国皇室的二位皇子正在争抢皇位。我们大可以趁他病要他命。资助那个势力衰微的那个小皇子,兴许便可以搅乱其政治,并趁其局势动荡的时候猛攻。如此便可事半功倍,兴许十日便可灭了夏国。"

"臣准备以边境安抚使节制蕃兵、乡兵,发挥山地游击优势,蚕食敌控区。

兵力配置上,

北线:河东路弓箭手(乡兵1.5万)、麟府路蕃兵(羌骑8000)

南线:荆湖北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