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反常规
市局刑侦支队经侦大队的会议室里,气氛很凝重。
支队长赵铁柱拧着浓眉,手指烦躁地在桌面上敲着。“一个储户丢了五千块,还有六笔异常转账,加起来足足有两万三千块。银行差点被挤兑,性质恶劣,必须尽快破案!”
两万三千块,这在九十年代可是一笔巨款!
赵铁柱指尖夹着一根香烟,重重地吸了一口:“老李,你那边查得怎么样?经侦这块你是专家。”
坐在旁边的李斌,四十多岁,头发梳得一丝不苟,镜片后的眼睛因为缺乏睡眠而布满血丝,眉头锁得比王队还紧。他面前摊开一堆银行提供的打印单据和几张模糊不清的监控截图复印件。
听到王队点名,他推了推眼镜,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挫败。
“王队,我这边……几乎查遍了。”李斌的声音有些干涩,“所有银行内部的记录,表面上,都指向这是一笔合规操作。”
他拿起一张打印的银行内部交易日志记录,指着上面几行密密麻麻的代码和数字:“看这里,1998年7月14日,15:07:33,终端操作记录——终端号B03。指令代码:转账。发起账号:张春华。接收账号尾号7421,金额5000。操作状态:成功。”
他又拿起另一张纸:“这是对应的业务流水号、时间戳、操作员临时授权码……所有系统内部的记录链,齐全。从银行电子系统的角度,这笔交易显示——”
停顿片刻之后,他给出结论:“合法。”
“合法?钱丢了还合法?”王队的声音拔高了。
“系统记录是这么显示的。”李斌无奈地摊手,“就像银行自己说的,表面流程没问题。我也去现场看了那个B03终端,就在昨天下午三点左右负责那个区域的柜员小刘使用的工位。她本人,就是那个小姑娘,”
李斌指了指旁边几张模糊的截图:“这是监控截图,拍得实在太差。只能模模糊糊看到那个时间段,确实有人坐在那个工位上操作终端,但脸根本看不清,动作细节更是没有。”
他翻出询问笔录:“柜员小刘叫刘丽,工作三年了。她情绪非常激动,赌咒发誓昨天下午三点零七分绝对没有操作过这笔转账。她说那会儿她正在处理一个存定期的老伯的业务,手写单据还在她抽屉里存着底呢。而且她强调,这么大额的转账,按规定必须客户本人到场签字确认,她不可能违规操作,更不知道那个模糊的签名是哪来的。”
“签名呢?”王队追问。
李斌抽出那张关键的转账凭证复印件,指着客户签名栏那团模糊的墨迹:“就是这个。技术组初步看了
听说和异性朋友讨论本书情节的,很容易发展成恋人哦
,很难复原。像是签字时笔没水了,或者……人为故意弄糊的。但银行坚持说凭证就是这样交上去的,他们也没办法。
“账号权限呢?有没有可能别人盗用了那个柜员的权限?
李斌摇头:“刘丽的柜员账号权限就是最基础的存取款、小额转账,属于低风险级别。银行信息部的人也配合查了,说账号没有异常登录记录,密码近期也没更改过,后台没发现被入侵的迹象。他们的原话是:‘系统运行正常,防火墙稳固,没有被外部攻击的痕迹。’
李斌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长长叹了口气:“王队,**经侦十几年,查账查流程,多少猫腻都揪出来过。可这回……真是邪门了!所有的电子记录都板上钉钉说钱是按规定转走的,柜员矢口否认,签名一团糟,储户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银行拍着胸脯保证系统安全。我们查了一圈,根本找不到有用的线索,感觉就像是闹鬼一样。
银行系统升级,李斌的计算机水平有点跟不上,他的挫败感溢于言表,这案子让他这个经验丰富的老经侦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只有赵队手指敲击桌面的声音,气氛压抑。
良久,赵队将目光投向一直安**在会议桌旁的姜凌:“小姜,你也说几句?
作为第一个赶到现场的警察,姜凌也出席了此次会议。
这几年她在华夏**大学读研,很少参与支队的案件侦破,但她组建的犯罪心理画像小组却一直表现活跃,她提出的“三定侦查法依旧是大家遇到疑难案件时的侦查方向。
姜凌手里拿着一支笔,面前摊开着张春华的报案笔录复印件。她听得非常仔细,目光在李斌展示的每一份证据上缓缓扫过,脑子里闪过前世那些银行**案。
现在是九十年代,银行的电脑系统还比较粗糙,漏洞较多。有没有可能,案犯是一名电脑高手,利用了这些漏洞呢?
被赵队点名,姜凌开了口,女性清亮的声线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我能看看这些吗?她指了指李斌面前那堆资料。
李斌把材料推了过去。
姜凌接过,一页一页,看得极慢。
她先看张春华的笔录,目光快速扫过那些文字描述。跳过那些情绪化的语句,可以确认张春华的存折没有丢失、密码只有她知道,钱就是这么凭空消失了。
接着,姜凌拿起那几张模糊的监控截图。
画面的颗粒感很重,背景里B03工位的位置,只能看到一个穿着银行制服的人形轮廓,正对着终端,脸部完全淹没在一片灰色的马赛克里,动作细节更是无从分辨。
最后,
如果喜欢本书请记得和好友讨论本书精彩情节,才有更多收获哦
她的目光落在那张关键的转账凭证复印件上。
接收账号尾号7421,金额5000.00。她的视线长久地停留在客户签名栏那团无法辨认的污迹上,眉头微蹙。
姜凌抬起头,看向一脸挫败的李斌:“银行那边有没有说,这笔钱具体转去了哪里?是同一个网点柜台取的现?还是……
李斌立刻回答:“哦,这个查了。转出的钱,是到了本市另一个区的支行新开的一个个人活期账户上,户主叫孙明,刚开户不到一周。这笔钱在转过去的第二天,也就是今天早上八点刚过,就在市中心解放路那台工商银行的ATM机上,被分两次,每次2500,全取走了。
“ATM机?姜凌的语调微微上扬。
“对,ATM取的现。
九十年代储蓄卡与ATM机还算是新鲜事物,很多人还是习惯拿存折到银行取钱。
姜凌转向笔录:“张春华在笔录里明确说过,她只有存折,从来没有办理过储蓄卡。她的目光再次扫过凭证上那团模糊的签名,又看了看监控截图里那个模糊的操作员轮廓。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姜凌身上,等待她的下文。
姜凌沉默了大约十几秒,李斌记录里的“终端操作、“柜员否认、“系统安全,张春华的恐惧和不在场证明,模糊的签名和影像,陌生的收款账户,ATM取现……这些看似矛盾、彼此冲突的点,却同时指向一个现实。
整理好思路之后,姜凌开口说话:“银行内部的流程和记录表面看来天衣无缝,合规合法。张大姐的存折随身保管,密码只有她一人知晓,人也确实不在现场。柜员小王否认操作,签名又无法辨认。银行技术部门也保证系统没有被入侵的迹象。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她的声音沉静而清晰,“有人,绕过了我们常规认知里‘偷存折、骗密码、伪造签名’这些看得见的环节?
这桩案件已经超越了经侦大队所有人的认知,大家都专注地看向姜凌。
赵铁柱沉声道:“小姜,你在京都读书,对新事物了解得比较多。如果不是常规**,那像这种莫名转账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你就直接告诉我们吧。
姜凌道:“案犯利用了某种我们暂时还不了解、或者银行系统自身存在的、不为人知的漏洞,直接在银行的电子系统内部,悄无声息地完成了这次转账?他不需要拿到张大姐的实体存折,不需要知道她的密码,甚至……不需要伪造一个能骗过人的签名?他需要做的,只是让系统‘认为’这笔操作合法地发生了。
姜凌的目光扫过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