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他们早晨从九江出发,晚上就到了杭州。全程都在赶路,中途没有过多停留。

杭州的工地靳欧提前联系好了,到了就有活儿干,人家还等不及他过去呢,缺人。还在路上就有人打电话给他,问什么时候到。

斯云把电话拿到靳欧耳边,他跟那边负责人说:“李哥,你放心,我今天肯定能到。”

这个李哥也是四川人,是靳欧表哥冯浩的朋友。

那边挂了电话,靳欧继续开车,下午三点多就进杭州界了。

“这就是钱塘江大桥,我们就要进城了哈。”靳欧跟斯云说。

斯云看窗外,城市的高楼大厦进入了视线。

那个李哥又打来一个电话,问靳欧到了没有,找不着工地的话跟他说。

靳欧加了他的微信,对方发了一个定位过来。

进城了,车辆多了起来。

一路还算顺畅,过了七八个红绿灯,便到了Z大门口。

靳欧找停车场把车停了,让斯云拿上录取通知书、银行卡、身份证、电脑等等,他陪着她一起到学校注册报道。

斯云不肯拿电脑,靳欧说:“你留给我,我也没用啊,我又不是大学生。”

斯云:“你上网用。”

“我哪有时间上网,我也用不着上网啊。”

“你下班……可以……用来打游戏。”

靳欧顿了一下:“斯云,我早就不打游戏了,滑板我都不玩了……”

斯云沉默了。

靳欧:“电脑你拿着,本来就是给你买的,我要电脑干嘛,我要上网也有手机呢。”

靳欧拎着电脑包,让斯云把书包背上。他们下车,进了Z大校园,跟着人流找到行政楼,各项手续逐一排队办完。

斯云领了书,住宿也安排好了,靳欧便开车去工地了。

斯云在寝室里收拾铺床。

这是个六人间宿舍,她先认识了农村来的季洁,两个女孩一边干活一边偶尔聊几句。两人家境都不太好,年龄又都比同班同学大一点,季洁觉得和斯云很投缘,以后她们俩就总玩在一起。

其他四个女生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她们也是两个两个玩在一起。

不过大家相处还算愉快,没有什么寝室矛盾,小事情都会互相让着。

斯云话比较少,人家和她说话,她总是淡淡地,客客气气地笑着。虽然人长得好看,但行事不高调,别人也不针对她。

那天傍晚她收拾完,去食堂吃了饭就回来洗澡睡觉了。

斯云躺床上,发信息问靳欧吃饭了没,他秒回说正在吃,李哥请客,除了他,还有另外几个工人。

斯云发了一个床铺的照片给靳欧,好让他放心,她已经安顿好了。

靳欧让她早点睡觉。

斯云和他说了晚安就关机了,一路上太累,很快就睡着了。

过了几天,靳欧把斯云留在车上的衣服给她送过来,入秋换季了,怕她需要薄外套什么的。

室友们都看到了斯云和一个男孩子在宿舍楼下待很久。等她回宿舍,周佳佳便问她:“刚刚那个男生,是你男朋友啊?何斯云,你不会一开学就谈上恋爱了吧?你也太厉害了。”

斯云:“哦,是我老家的一个弟弟。”

许念:“我看,是情弟弟吧。”

“不是的。”斯云在收拾书桌,她低着头情绪毫无波澜地回了一句。

舍友都不好再说什么了,感觉失言冒犯了她一样。后来人家觉得她不是那种开得起这种玩笑的人,也就尽量地不和她谈这种话题。

斯云这个专业,大一主要是一些理论和基础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概论、旅游英语之类的,很枯燥乏味,但斯云学得很认真,她非常珍惜这个读大学的机会,每天都是拼尽全力,基本上是宿舍、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雷打不动。

就连公共课,马列、毛选这些课程,她都是认真对待。

季洁总是和她一起,但季洁偶尔也偷懒,会和同学出去玩,逛街买衣服买化妆品什么的,或者在寝室睡懒觉。但斯云不会,她早上六点多起床,晚上十一点左右才会回宿舍。

夜里睡不着,她就用手机写作,有些情绪,必须写出来,否则无法排解。

要不说苦难使一个人成为作家呢,承受苦难的人,他在夜深人静的思考一定是比别人多的。这样的人,他在写自己的经历,写的时候,他的心可能同时在滴着血。他写出来的文字可能超越了年龄,呈现出对人生不一样的理解。

斯云写了很多,童年的幸福,初恋的悸动,周遭的苦难……..有散文,也有诗歌和短篇小说,她尝试着投到国内几个比较知名的文学刊物,没想到,很快得到了编辑的关注。

有个纯文学编辑给她的评价很高:小小年纪,已经摒弃了行文的浮躁,写得很深刻,不敢相信是出自一个二十岁左右年轻人的手笔,读起来像是经过历练的老作家的文字。

这样,得到业界前辈赏识之后,斯云的文章有几篇顺利发表了,赚了几笔小小的稿费,她也在这个圈子有了一定的存在感,后续再发作品就容易多了。

斯云需要做的就是思考,把脑子里的东西变成文字就行了,这激起了她强烈的创作热情。后来,斯云持续写作,每个月几乎都有作品发表。

对她来说,写作不仅仅是赚钱,也是一种自我救赎,是她活下去的一种方式。不写,也许会疯。

——

靳欧那边,他也是拼了命的工作,不是累到动不了,绝对不会请假休息。

他的生活就是起床洗漱,爬架子上工作,下来吃饭,然后接着干,收工后洗澡睡觉。

靳欧没有住工棚,一直住在车上,这让他能够不受他人打扰,保证充足的睡眠,次日有充沛的力量投入到新一天的劳作中。

有一天,靳欧正在十七层的钢架上拧螺栓。风很大,吹得安全绳好像在身后频频摇晃,他习惯性地用膝盖抵住钢管。

这时右侧传来一声金属摩擦的锐响。靳欧侧头看,同组的工友好像手有点打滑,这种天气出汗多,手套被汗水浸湿之后,是容易有这种危险的。

他迅速探过身去,右手使劲地稳住了那根钢管。

对方是个和他年纪相仿的男孩,此时被吓得脸色发白,靳欧说:“没事了,没事了,下边也没人,就是掉下去问题也不大。你接着弄吧。”

那个青年连声道谢:“谢谢啊,哥们!幸亏你眼快,不然晚上我得被组长骂死……”

两个人聊起天来。

“我姓胡,四川人。”

“那我们是老乡啊,我也是四川来的,我姓靳,一个革,一个斤,一斤两斤的斤……”

“这个姓不太常见哈,你不说的话,我还不知道怎么读呢。”

两个小工友因为互相帮忙拉近了距离。

男生叫胡天宇,比靳欧大两岁,高考落榜后出来打工的,是靳欧隔壁县的人。

下班后,他们约着一起吃饭,喝点小酒,聊起家乡,很快建立起兄弟般的友谊。

以后,胡天宇常到靳欧车上去玩,有时候带点熟食,花生米和啤酒,聊到睡前才走。

斯云在一个周六去过工地一次,靳欧开车来学校接她的。后来,她认识路之后,不让靳欧过来接了,怕耽误他,她都是自己过去。

靳欧把胡天宇介绍给了斯云,他们三个人一起吃晚饭。

饭是斯云做的,靳欧吃不惯杭州这边工地的饭菜,太清淡了,他只有中午在工地食堂吃大锅饭,晚上自己做。他在网上买了一个户外折叠灶台,放车外使用,也很方便,不做的时候收回来放车上就行。

斯云弄了几个家常下饭菜,都是川味的,泡椒猪肝、四季豆干煸腊肉、水煮牛肉,凉拌了一个口水鸡。

吃饭用的桌子也是新买的,户外折叠的那种,很宽大,靳欧把它支在外面,他们围坐着边聊边吃。

胡天宇看出来了,靳欧和斯云,他们是恋人的关系,或者恋人未满。

虽然靳欧没讲那么明白,只说斯云和他是一个镇的,两家住得隔不远。

三个年轻人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着,聊杭州为什么是美食荒漠,西湖好不好玩,也聊工地的事情。

胡天宇说,他原本也有个女朋友,高中毕业后他们都没考上大学,一起出来打工了。

“后来她认识了一个小包工头,就走了。”天宇回忆往事,有点忧伤。

靳欧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别想这些了,喝酒。”

胡天宇喝了一口酒,已然释怀地说道:“我也可以理解,人往高处走嘛,谁不想过好日子。她和我在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