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一队腰佩朴刀,手执长戢的护卫走出门来分列两旁,接着一个穿绿衣的官员缓步踱出,后头跟着个提着小桶的皂衣小吏。

那绿衣官员手中捧一张白纸,显然就是榜纸了。

众人见了这阵仗不由自主噤声,不等那些长戟格到身前,便纷纷退避,为那官员让出一条道来。

官吏走到墙东立定,示意小吏刷上浆糊,然后把榜纸横平竖直地贴到墙上。

人群一见榜纸,忍不住呼啦啦围了上去,赵老翁父子也急忙跟上前去。

那绿衣官员贴完榜便折回府内,门又訇地一声在他身后关上,只留下几名护卫守着榜单维持秩序。

赵老翁的一双老寒腿不争气,待到得榜下,已经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人。

父子一齐踮脚抬头朝榜纸望去,急切地搜寻蔺遥两字。

他们料定蔺知柔马失前蹄,就算送钱疏通了,名次也不会好,于是便从纸尾开始,从左至右地一个个找。

榜上总共二十来个名字,赵老翁挨个数到十五六个,仍是不见外孙名姓,仿佛吞了黄莲,口中发苦,脸色转青,心说那塞出去的钱怕是死绝了。

那些当官的拿钱不办事,没处说理去,只有打落牙齿和血吞,吃了这个哑巴亏。

剩下几个名字他也懒怠看了,垂下头拖着腿便要转身,忽听儿子口中一声惊呼:“阿耶!咱们七郎是榜首!”

这一声引来不少人侧目,围观者纷纷指指点点:“原来这两个是神童家人……”

赵老翁不可置信地回身朝榜首一看,也顾不得骂儿子不持重了,他此时就仿佛吞了炸雷,在胸腔中“轰”一声炸开,将他五脏六腑都给点燃了。

老头一张脸又青转白,由白转红,由红而紫,又刷地一下白回来。

他心中百感交集,霎时间又惊又喜又悔又恼且惧。喜的是外孙女竟过了覆试,惊的是竟能位居榜首,悔的是白费了那许多钱帛,恼的是她不听自己的吩咐,竟然大逆不道考了榜首,惧的是树大招风,生怕引人注目,偷龙转凤的秘密叫有心者瞧出来。

他两眼发直,怔怔立在当地动弹不得。众人见了,道他喜出望外,一时没转过神来,纷纷作揖道喜:“恭喜老丈,恭喜兄台。”

恭喜和称羡之声不绝。

赵老翁这才回过神来抬袖掖掖脑门上的汗与儿子一同向四周团团一揖:“托各位的福。”

赵四郎倒是有几分急智向周围人拱手:“老父年纪大经不得大喜大悲少陪

榜纸张出陆陆续续前来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虽不如进士科那样轰动却也围了不少人吴县蔺小郎本来就是闻名遐迩的神童覆试又夺魁可见是货真价实的神童。

相形之下同为神童、如今屈居第二的张十八郎便没什么人关心了。就算提到他也不过道一句“容貌奇丑”。

倒是第三名那个贾九郎此前默默无闻忽然一鸣惊人有不少人好奇。

张家的油壁马车停在不远处张十八郎自矜身份没下车与一名锦衣中年男子端坐车中遣了个机灵的书僮去看榜。

那书僮猴子一般灵巧地钻进人群看完榜又钻出来快步走到自家马车前探进车中向主人道:“贺喜郎君小郎君咱们小郎君取了第二名!”

张十八郎怔住黄眼珠里满是不可置信的神色半晌道:“那榜首是谁?”

书僮看出小主人不快赶紧收起谄笑低头道:“回小郎君的话是一个姓蔺的。”

张十八郎涨红了脸嘴唇翕动泪水霎时盈了满眶。

他身旁的锦衣男子斥道:“不许哭!”

张十八郎越发委屈眼泪扑簌簌往下落:“二叔我……”

张二叔冷着脸道:“哭没有用处我们张家人遇到不平事从不靠眼泪取怜。”

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张泥金红笺对那书僮道:“将我名帖送到大都督府就说吴郡张氏二郎求见袁参军即刻要见。”

张十八郎泪眼婆娑:“二叔……”

张二叔拍拍侄儿的肩头:“二叔知你委屈你考场上作的诗二叔看了我不信有人能强过你。放心二叔必定替你讨个公道。”

张十八郎忘了哭他年纪虽小可因为早慧颇知道些事理输给那徒有其表的蔺家小子固然不忿可也知道这么做不合规矩。

他连哭了忘了脸上还挂着泪怔怔地对张二

郎:“二叔这……不妥当罢?”

张二郎一哂:“你别担心二叔只是去找袁参军问问详情只要那卷子判得公平我们家自然没有二话可若是有失公允那我们家也不会任人欺到头上。”

“可是……若是袁参军不肯见我们怎么办?”

张二郎笑道:“我们张家也不是毫无根基的人家。”

张十八郎一知半解懵懂地点点头。他的心思全用在五经和诗赋上对官场上那一套还不太明白只知道族中有个三叔祖在京师当吏部侍郎是个了不得的人物。

不一会儿那送名帖的小书僮果然折回来报信道袁参军请郎君和小郎君入府一叙。

张二郎带着侄儿下了马车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大都督府。

袁参军一早料到那榜纸一出张家人势必要来讨个说法可没想到他们如此直截了当仗着朝中有人规矩礼数一概不讲了。

偏偏他举进士那年正是吏部张侍郎知贡举论起来是他门生不能不给张家人面子再说考绩迁转都捏在人家手里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吏部的人他只得捏着鼻子叫人将那跋扈的张家小子请进来。

不一会儿那对张家叔侄到了袁参军照例夸了张十八郎几句明敏过人之类的客套话奉了茶寒暄完毕张二郎也图穷匕见道明了真实来意:“舍侄学艺不精技不如人让参军见笑这小子自恃有几分小才该得受受教训也好知晓天外有天的道理。”

他微一沉吟接着道:“只不知那蔺家公子之作是何等惊才绝艳不知参军可否将其大作借予张某一观?也好叫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看看知晓自己差在何处。”

袁参军拱拱手:“些许小事按说袁某不该推脱只是那些试卷前日已经封缄预备随贡举名单一同送去京师袁某也是爱莫能助还望足下见谅。”

张二郎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去年考明经科也没取中不过对贡举的程序还是有所了解的道袁参军的话不过是托辞。

他笑了笑不依不饶地问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