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朝堂风波
“规矩要立,利益也要给足。这一点,你在汴城以工代赈,不就做得很好么?”
“至于内部的隐患,可以效仿朝廷,设立监察机构,分权制衡,赏罚分明。”
“玄机阁的体量,已经不亚于一个小王国,不能再用江湖草莽的方式来管理了。”
谢宁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这位未来的妻子,果然是秀外慧中,一点就透。
李庆宁继续道:“至于向外扩张,此事更急不得。我听老皇帝留下的暗报提过,近来各国之间的关系,颇为紧张。”
“北燕厉兵秣马,动作频频。西卫新君继位,野心勃勃。更北边的草原上,那些蛮夷部落似乎又有了统一的迹象,对我大齐边境虎视眈眈。”
“这个时候,任何来自大齐的势力,都会被他们视作洪水猛兽,严加防范。”
“那依你之见?”谢宁饶有兴致地问。
“釜底抽薪,不如润物无声。”
李庆宁的眸中闪烁着微光。
“与其强行渗透,不如以商路开道。我大齐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在各国都是硬通货,是连王公贵族都趋之若鹜的奢侈品。”
“我们可以扶持一些我们自己的人,以商人的身份,光明正大地进入他们的国境。”
“先打通关节,建立人脉,站稳脚跟。等时机成熟,再将情报网络慢慢地植入进去。”
“就如同蒲公英的种子,看似不起眼,却能随风飘散,落地生根。待到春风化雨时,一夜之间,便可开遍山野。”
听着她条理清晰的分析,谢宁的心中豁然开朗。
是了,自己还是陷入了思维定式。总想着靠武力与权谋去征服,却忘了,商业与文化,才是最高明,最无法抵御的渗透。
“庆宁,你可真是我的贤内助。”
谢宁忍不住在她的额头上,轻轻印下一吻。
李庆宁的脸颊泛起一抹动人的红晕,却并没有躲闪,只是将头轻轻靠在他的胸膛上,听着他那沉稳有力的心跳声。
窗外,夕阳西下,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
翌日,天色微明。
大殿之上,百官分列,气氛肃穆中,又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躁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有意无意地瞟向那个站在武将前列,身穿崭新一等伯爵官服的年轻身影。
他身姿挺拔如松,面容俊朗,神情淡然,仿佛丝毫没有被周围那一道道或敬畏,或嫉妒,或审视的目光所影响。
龙椅之上,李庆志一身明黄龙袍,经过这段时间的历练,眉宇间已多了几分帝王的威严。
他看着下方气定神闲的谢宁,心中满是满意与骄傲。
“众卿家,平身。”
待山呼万岁过后,李庆志清了清嗓子,朗声道:“靖安伯,出列。”
“臣在。”
谢宁迈步而出,躬身行礼。
“靖安伯此次巡查汴州,力挽狂澜,功在社稷。今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你便将汴城水患的始末,以及后续的治理过程,详细道来。”
“也好让众卿家都听一听,我大齐的子民,在面对天灾人祸时,是如何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
李庆志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借这个机会,让谢宁当众陈述功绩,再为他造一波声势,彻底坐实这大齐英雄的名号。
闻太尉抚着胡须,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然而,谢宁的回答,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启禀陛下。”
谢宁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金銮殿上。
“臣奉旨巡查,不敢有丝毫懈怠。然汴城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恢复生机,转危为安,非臣一人之功。”
“是陛下天恩浩荡,第一时间拨付赈灾银两,稳定了人心。是神策军将士不畏生死,与民同劳,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河堤。”
“更是汴城数万百姓,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惨剧后,并未消沉绝望,而是在朝廷的感召下,万众一心,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
“臣在汴城所见,是君爱民,民敬君,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此等精神,才是汴城得以新生的根本原因。”
“至于那些跳梁小丑,阴谋诡计,在这煌煌大势面前,不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