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见微不敢再劝,连忙搀扶起哥哥那几乎没什么重量的身体,一步一挪,费力地将他拖向书房。哥哥的身体轻得让她心头发酸,仿佛一阵风就能吹散。

沈知著几乎是跌进书案后的圈椅里,沉重的撞击让他闷哼一声,额角瞬间渗出细密的冷汗,他急促的喘息了几口,强压下喉头的腥甜,手指精准地点向书架。

“第三排左数第三本《翰林旧事》!第五排中间那本《前朝奏议集要》!还有……最上面那层,对,那本蓝布封皮的《典章辑略》!快!都拿下来!”

沈见微不敢有丝毫怠慢,手忙脚乱地踮脚去够。厚重的典籍带着陈年的墨香落入她怀中,沉甸甸的像抱了几块石头。她踉跄着把这三本大书重重摞在哥哥身前的书案上,“咚”的一声闷响,激起一片细小的尘埃。

沈知著深吸口气,仿佛调动了全身最后的气力,飞快地翻开《翰林旧事》,枯瘦的手指点着其中一页。

“看这里!关于前朝大儒论翰林‘以文载道’的论述!这句子写得极好!记下关键词,‘文以载道,贵在明理,切记时弊,匡扶君德’!记住这十六个字!这就是‘道’的筋骨!”

他又迅速翻开《前朝奏议集要》,精确地翻到一篇折子。

“这篇!讲‘国之喉舌’的职责,虽是说御史,但道理相通!核心是‘言路畅通,上情下达,上意晓喻,如喉舌之运化’!你可以化用过来,说翰林院亦是陛下喉舌,传达圣意!”

最后他拿起最后的《典章辑略》,手指在目录上快速滑动,然后翻到指定页数。

“这里有历代君王对翰林院职责的训示汇总,挑些冠冕堂皇、放之四海而皆准、挑不出错的句子!比如‘代王言而昭法度’,‘秉直笔而存信史’,‘侍君侧而献嘉谟’!这些都是现成的金句!都是你那篇‘心得’骨架上的肉!把它们都剔下来!嵌进去!”

“哥……”沈见微看着哥哥苍白的脸上那层不正常的潮红,心疼又焦虑,“这些…这些句子我能看懂,可是…怎么可以把它们拼成一篇‘心得’?而且还要看起来是‘沈知著’自己有感而发、情真意切?这怎么可能?”

“拼!像小时候教你玩过的七巧板!”沈知著语气急促,“把‘清、贵、近’这三个字当做核心!围绕它们,把这些漂亮的句子、典故、比喻,通通打散!揉碎!重新组合!用自己的话串起来,不需要多么高深独到的见解,只要逻辑通顺,看起来那么像回事就行!重点是……”

他加重语气,“诚恳!要写出你对陛下圣训的‘醍醐灌顶’之感,写出你对翰林之职的‘敬畏惶恐’,写出你‘愿为陛下分忧、为社稷尽忠’的决心!情感!情感要充沛!就像你刚才在我床前哭得那么情真意切、撕心裂肺一样!把你这份怕掉脑袋的‘恐惧’,给我彻彻底底地转化为转化成‘忠君爱国’的激动和‘肝脑涂地’决心!”

【诚恳?敬畏?忠君?把怕死……演成忠君?】

沈见微在心底反复咀嚼着这几个词,荒诞感如同藤蔓般缠绕上来。哥哥的话和脑子里那些华丽的词句碎片开始猛烈的碰撞、挤压。这个念头是如此的不合理,却又成了眼下唯一的生路。

她看着哥哥强撑着疲惫不堪的身体,那双深陷的眼窝里却燃烧着灼灼的光,一股强烈的、近乎悲壮的责任感猛地冲上她的心头。

【拼了!不就是胡说八道裹上漂亮话再猛夸皇帝陛下嘛!为了哥哥,为了沈家,沈见微,争气啊!】

“哥!我懂了!”沈见微的眼神从最初的绝望慌乱,逐渐沉淀,最后竟迸发出一股孤注一掷的狠劲,“你去歇着!我自己来!”她不由分说地将哥哥按回椅子,自己则像一头扑向猎物的豹子般冲到书案另一边。

铺纸!研墨!提笔!动作一气呵成,带着一股豁出去的蛮劲。

“翰林之职,清贵近密,实乃天恩浩荡……”她一边默念哥哥的叮嘱,竭力将脑子里那些华丽的碎片强行拼凑起来。

“喉舌者,通达上下之要道也。陛下圣心如日月,其辉光需赖翰林如喉舌宣之于四海,使万民沐恩如饮甘霖。微臣以为,为喉舌者,首重一个‘诚’字,诚心体察圣意,诚心传达民情,如桥梁之勾连两岸,不可或缺也!”她努力回忆着哥哥点出的“喉舌”之论,生涩地套用。

“陛下今日圣训,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微臣反复咀嚼,方悟翰林之本,在于‘文以载道’四字。文非藻饰浮华,而贵在‘明理切弊’;道非玄虚空谈,而旨在‘匡扶君德’,襄助圣治。此乃先贤遗训,亦为陛下期许,微臣必铭刻于心腑,不敢或忘!”那十六个字的“筋骨”被她嵌了进去。

“代王言而昭法度,秉直笔而存信史,侍君侧而献嘉谟。此三者,乃历代圣君明训,亦为翰林立身之本。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