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宁对现状甚是不满,试图为自家父皇分忧。

为此,她甚至将自己现在能够收集到的、有关大盛卫珩的消息,翻来覆去地看了许多遍。

愈是了解卫珩,乐宁对这个人愈是忌惮。

一开始乐宁从未想过,这个名叫卫珩的大盛将军,竟会是这般厉害的一个人物。

乐宁花费了好几日的功夫,又从朝中招来了许多值得信任的臣子,最后还是没能找到卫珩的破绽。

其实卫珩并非真的没有弱点,只是这些弱点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让他兵败,就算针对这些地方施展计谋,最后也无事于补。

乐宁泄气之余,近乎惊叹地想到,世上竟会有这样的人存在。

放眼泱泱大雍,可有儿郎能与之比拟?

乐宁的心中。不禁生出了这样的想法。

琼明公主生来聪慧,鲜少会被难题困扰如此之久,卫珩便如此成为了例外之一。

幸好,幸好,这个人活不了太久。只要多坚持个一两年,两三年,他就会自行死去。

没等乐宁找到能够制服卫珩的弱点,很快地,永乐国大战爆发,赵君临也没有太多精力顾及与雍都的交流了。

乐宁也记不清楚究竟过了多久,等到她再次接到赵君临的来信,春日的飞花已经凋零了很久,不知晓明年何时会再开。

“好乐儿,这些日子父皇分身乏术,倒是一时没能顾及你。还请宽容大度的公主殿下原谅则个。”

真是的,父皇都长得那么大了,还跟个促狭鬼一样。

连日覆在乐宁面上的愁云散开了一些,她急忙忙地往后边看去,又看见了许多许多父皇见到的永乐风情。

一连数页,赵君临都在描绘着自己这些时日来见过的风土人情。

乐宁看了数页,都没有看见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心中渐渐升起了许多猜测。

焦虑、愤怒与担忧等情绪交织在心底,乐宁来回踱步,不时望向蹑云楼外,却只看到碧空辽阔、万里无云。

往日里收到赵君临的书信,乐宁都恨不得一字一句地慢慢品读,唯恐瞧得太快,之后又不知何时才能得到新的消息。

这一次她却无心慢慢品读,潦草翻过十几页,而后终于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赵君临写到这里时,衣上的鲜血还未干涸。

鲜血落入墨砚,他蘸墨的动作一停,侍人见状,当即上前为他更换物什。

赵君临不得不等待片刻。

他站在高高的塔顶,抬头眺望远方,来回徘徊踱步,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看见些什么。

时隔多年,不知道如果她还活着,会不会再来一次永乐。

会不会……会不会再来看他一眼。

此念一出,赵君临顿时停下了动作。

他驻足原地,目光悠远,面上再次浮现出那种混合了许多心绪的复杂表情。

故地重游,触景生情的时刻又多了许多许多,赵君临已经不知道自己这是第几次突然想起了她。

原以为经年过去,心中那份情感应该淡去了很多,谁知道一来到与她的初遇之地,自己便好似得了什么病症,总是会在某个不期然的瞬间回想起与她有关的事情。

真是奇怪,如他这般的人,竟然也会有这样的时刻。

少时读诗词,赵君临读得一知半解。

直到人老了,这才终于体悟到了少时读过的许多道理。

赵君临一时唏嘘。

很快地,侍人将笔墨换过,赵君临再次提笔,思绪回到现实。

他提笔良久,却已忘却了先前的想法,心念一转,忽然交代起了旁的事情。

“真是让乐儿见笑了,原先同你说过,一年之后,父皇就会回去,没想到现在还是在这里。”

赵君临难得承认自己的自大。

人们终会老去,他再不复少时那般轻狂。

“如今看来,永乐一国的归属,却是悬而不决了。不过,父皇自有办法,定能将它赠予你。”

赵君临提笔写罢,再次抬头。

他的目光穿过重重叠叠的林木,最后淹没在起伏连绵的绿海当中。

良久,赵君临撂下笔墨,走到栏杆之前,负手而立。

他想到了这一年多来亲身经历过的许多事情,想起了那个惊才绝艳的小将卫珩,想起了大盛那位端坐庙堂执掌生杀的君王,想起了大盛军中如雪片一般传来的密信……

一个念头忽然跃上心头,让他不得不分出心神认真思考。

若他离去,那么大雍还能坚持几年?

如若永乐一役大败于盛朝,那么之后的一切可还由得他来做主?

赵君临的心中泛起了深深的疑惑。

犹豫徘徊一夜,直到露水满肩,他才下定了决心。

大盛的君王是个聪明人,应当知晓利弊。

姓君的家伙是个一诺千金的人,所以他愿意相信对方。

赵君临再次提笔。

月色朦胧的清夜,乐宁展开信笺,就着月光,再次读起赵君临的来信。

“……父皇年轻时,只佩服过三个人,盛朝那个老家伙就是其中之一。都说如今天下三分,三国逐鹿,为父却从不这么认为。若说齐国那家伙的弟弟还在,为父今日还不会说出这样冒犯人的话来,可偏偏那家伙自己去逍遥了,为父也就能跟你这般说了……”

“大周覆灭百余年之后,天下将迎来它新的主人,若是这天下日后不得姓赵,那便只会姓君。”

“……为父忽然后悔了,这些年对你太过骄纵,倒是没能好好教你一些东西。若是可以……”

“再多三个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