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姨娘的脸色瞬间涨得通红,旋即又因羞恼转为铁青。

她猛地将腕上那对金光璀璨,宝石灼目的手钏褪下,几乎是砸进了孟玉桐怀里,尖声道:“谁稀罕你这点破铜烂铁!当谁都跟你娘似的,满身金银俗不可耐!”

说罢,再不敢停留,恨恨地一跺脚,扭身便冲出了杏桃院的月洞门,背影仓皇。

白芷冲着那消失的背影,狠狠啐了一口:“呸!装什么清高!不喜欢还天天当个宝似的藏着掖着,又生怕别人瞧不见,时不时撩起袖子显摆!打量谁不知道她那点龌龊心思呢!当谁愿意瞧她啊!”

孟玉桐拿起那一对金光闪闪的手钏,阳光穿过金丝缝隙,在上头折射出耀眼璀璨的光彩,映亮了她含笑的眼。

她唇角弯起,小心地将手钏收好,转身走向院子东侧那间专门辟出来存放母亲嫁妆的耳房。

进了耳房,但见靠墙整齐排列着十数个厚重的樟木箱和一只紫檀木匣,是方才清点好的母亲的嫁妆。

秦州自古盛产金玉,母亲的嫁妆也以此类为大宗。

靠里几个箱笼打开着,里面分门别类码放着各色光华璀璨的首饰。赤金点翠头面、羊脂白玉镯、累丝嵌宝项圈、珍珠璎珞……孟玉桐只略略看了一眼,便上前一一关上了箱子。

她转身,目光落在那只静静置于多宝格顶层的紫檀木匣上。

匣身深郁,触手温润微凉。

轻轻拨开黄铜小扣,里面码着厚厚一叠银票,还有一个塞得鼓鼓囊囊的青灰色织锦荷包。

银票面额大小都有,从一百两到一千两,厚厚一沓,算下来足足三千五百两。

那沉甸甸的荷包里,装的是方便花用的各色银锭子和碎银子,掂着得有二百两上下。

指尖碰到荷包那熟悉的料子,一股酸涩猛地冲上鼻尖,眼前瞬间就模糊了。

孟玉桐仿佛又看见母亲柳氏坐在那里。

从她很小的时候起,母亲每天忙完家事,总会坐在这妆台前,小心翼翼地从妆奁匣子或者袖袋里,摸出些散碎银子铜钱。

有时几钱,有时几两,都仔细地放进这个紫檀木匣子里。

窗外的日头透进来,正好照在母亲低垂的、温柔又专注的侧脸上。

“阿萤来,”母亲总喜欢拉过她的小手,一起摸着匣子底,感受着它一点点变沉,嗓子里带着一种满足的叹息,“匣子越沉啊,娘这心里就越踏实。”

“都是给我的吗?”小小的她仰着脸问。

“嗯,都是给我们阿萤攒的。”母亲笑着点点她的鼻尖,眼里的光温柔得像要溢出来,“娘要给我们阿萤攒下一座金山银山,以后啊,我们阿萤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谁也不能给我们阿萤半点委屈受……”

母亲离世前的景象,历历在目。

那时母亲已气若游丝,却仍固执地要人捧来这紫檀匣。

她冰冷的手紧紧攥着自己。

“阿萤……”母亲的声音微弱,仿佛风一吹就会散,“这匣子……还是不够沉啊……不知道……够不够给我们阿萤……开一间气派的医馆……若是不够……”她眼中滚下泪来,“还有外祖母留给我的那些金玉首饰……那些……都是你外祖母一件件亲手挑的……”

她喘了口气,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颤抖着从枕下摸出自己随身多年的一只织锦荷包,最后一次,猛地掷进了敞开的紫檀匣中。

“咚!”

一声沉闷而清晰的声响,仿佛砸在年幼孟玉桐的心尖上。

“咚!”

孟玉桐失神间,支摘窗被一只鸟雀撞得关拢起来。

屋子里的光影瞬间被收去大半。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的心绪,小心翼翼地将那只紫檀木匣捧起,稳稳地捧回了自己内室。

入了屋子,她从靠墙的黄花梨木多宝阁深处,取出一个略小的填漆戗金木匣,里面是她上回清点出的私房体己,约莫五百两。她将两匣中的银票、银锭、碎银,仔细清点汇拢。手头银钱总计四千二百两。

指尖划过冰凉的银票边缘,孟玉桐的心神却异常冷静。前世在纪家,她曾协助打理过纪家在御街一带的数间铺面,对临安城核心地段的租金、人工、物料开销了熟于心。

这笔钱,在御街中段租个位置不错、格局方正的铺面,是足够了。可开医馆哪是光租个铺子就行的?

药材,特别是那些名贵药材的采买囤货、懂药材的伙计、定做药柜、铺子里的修整装潢……哪一样不是得大把砸银子进去?

这四千二百两,必须精打细算。

她从厚厚一沓银票里,抽出三张一百两面额的银票,抬高声音唤道:“桂嬷嬷!”

桂嬷嬷应声进来,脸上带着点忧色。

“嬷嬷,之前托您找的那位孙牙郎,孙胜,那边有信儿了吗?”

这位孙胜孙牙郎,孟玉桐上辈子就知道他。

这人在临安城里是出了名的“地头熟”,路子野,消息灵,三教九流皆有往来。

最难得的是他眼光毒辣,心思活络,深谙人情世故,常能替主顾寻到合乎心意又价格公道的铺面产业,且口风甚紧,办事牢靠。

桂嬷嬷连忙点头:“回姑娘,孙牙郎递话进来了,说姑娘提的要求他都记下了。眼下御街那块儿正好空出来几间铺子,地段和格局都挺合姑娘的心意。他问姑娘什么时候方便,他亲自带姑娘过去瞧瞧。”

孟玉桐听了,目光转向窗外。

正是傍晚,天边烧着大片大片的晚霞,金红一片,烧得半边天都通红的,连院子里都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金光。

微风吹到脸上,还带着白天的暖意,又混着一丝清爽,让人胸口那股劲儿也跟着提了起来,觉得眼前豁亮。

她只觉得一股大干一场的酣畅之气在胸中激荡,豁然起身:“择日不如撞日,嬷嬷,叫上白芷,我们现在就去。”

桂嬷嬷看着孟玉桐眉宇间飞扬的神采,心中却是七上八下。

她嘴唇嗫嚅了几下,瞧着姑娘难得的兴头,本欲将劝阻的话咽下,可终究是忧心压过了顾虑,忍不住上前一步,苦口婆心地劝道: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