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只剩下党建国一人。他这才放下手中的文件,身体往后重重靠在藤椅背上,长长吁了口气。手指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嘴角却勾起一丝无奈的笑。

“没点眼力劲儿……”

党建国低声说到,这刘侠比刘飞差远了啊,也是,刘飞现在可还是自己的领导来着。

“账上趴着那么多钱,现在不赶紧花出去,把该建的建了,该买的买了……

等到了年底,上面一看结余这么多?嘿!

明年留的钱你砍一半!说不定还给你安个‘消极怠工’、‘资金利用效率低下’的帽子!

到时候,这钱……可就不是咱民工处的了!

懂不懂啊?”

刘飞和刘侠的执行力确实不是盖的。

在党建国抛出“正式工”这颗定心丸,又打通了独立师、农垦团以及大领导老部队的“特殊渠道”后,招工工作如同按下了快进键。

仅仅过了半个月,刘侠就抱着一摞厚厚的名册,再次敲开了党建国办公室的门,脸上带着如释重负又混杂着一丝疲惫的笑容:

“领导,人基本招满了!

“独立师那边来了四百多几个能干的家属,农垦团支援了二百多个壮劳力,大领导老部队那边也匀过来三百多个退伍兵和后勤家属,都是好手!

加上从怀柔、密云山区招来的踏实肯干的,还有从种植组抽调培训顶上来的,生产线和种植基地的缺口都填上了!

还有些住的特别远的,正在赶来的路上,估计也就这一两天的事儿!”

这效率,连党建国都暗自点头。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幸福的烦恼——去年才建好、入住率一直不高的崭新职工宿舍,几乎一夜之间就被塞得满满当当!

走廊里堆满了行李,新老工人混杂,充满了喧嚣与活力,也即将带来了管理和磨合的新挑战。

好在部队出身的占大多数,纪律性还是很好的。

“人来了,只是第一步。”

党建国放下名册,看向刘侠:

“新工人必须抓紧培训!

生产线一刻也不能停!月底的生产任务,是死命令!”

刘侠立刻收起笑容,肃然道:

“明白!培训计划已经启动,老师傅带新徒弟,三班倒,人歇机器不歇!就是……磨合期,难免有点磕磕绊绊,效率比平时低点。”

党建国心里也捏了把汗,但此刻他无比庆幸自己当初在民工厂建立之初就力排众议推行的“标准化”生产模式:

核心部件严格按图纸、按标准生产;

大部分通用零部件,直接从其他协作厂采购合格品;

总厂这边,主要负责核心部件的最后精加工和最终的总成装配。

这套模式,在平时可能显得有点“保守”或者“不够自力更生”,但在眼下这种工人技术熟练度参差不齐、新老交替的混乱时期,却成了救命的法宝!

“好在有标准化兜底啊……”

党建国心里默念。

零部件是外购的合格品,减少了低级错误;

核心部件的生产环节少,关键工序有老师傅把关;

总装流程清晰明确,新人上手相对快。

生产线虽然比不得往日全熟练工时那般流畅高效,但总算能在“磕磕绊绊”中顽强地运转了起来。

月底的生产报表出来,虽然险象环生,但最终数字竟然勉强擦着计划线的边缘完成了!

TMD,差点影响到外汇了……

现在外汇可是护身符啊……

看着报表上那个惊险过关的数字,党建国才真正长长地、彻底地吁出了一口憋在胸中许久的浊气,感觉到后背的衬衫都被冷汗浸湿了一片。

这一关,总算是连滚带爬地闯过来了!

工厂里的危机暂时缓解,整个国家层面的浪潮冲击却远未停止。

党建国通过刘飞那边农垦团和种植基地反馈的信息,以及自己下乡调研的零星见闻,心情更加沉重:

“四九城里有冲击,但好歹还有工业底子在,部分工厂还能勉强维持。

农村……才是真正的重灾区!

壮劳力都被抽去垒小高炉、漫山遍野找矿石、砍树炼焦了……

眼看着就要秋收的关键时候,地里头剩下些老弱妇孺,怎么忙得过来?

这要命的‘大炼钢铁’,怕是要成为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