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内,顾提学眼中戾气翻涌,显然已将张健恨入骨髓。

他堂堂提学,竟被一个县里的私塾先生当枪使,险些栽在个商人手里,沦为笑柄!

这口气,他无论如何咽不下。

宋远廷察言观色,心知火候已到。他面上依旧恭敬,话锋却悄然递上一把更锋利的刀:

“提学大人明鉴。那张健等人,为泄私愤,不惜将大人置于险境,其心可诛!

此等小人,若不严惩,日后恐变本加厉,更不知会做出何等攀诬构陷之事,损及大人清誉。

大人身负提学重任,掌一省文脉,岂容宵小如此挑衅利用?”

顾提学冷哼一声,指节捏得发白:“本官自有计较!定叫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大人雷霆手段,自非难事。”宋远廷话头一转,语气带上几分推心置腹的忧虑:

“只是……若大人直接以构陷之罪惩处张健,虽能解气,却难免引人遐想今日之事。

悠悠众口,若有人借此生事,将大人牵扯其中,恐有损大人威严。

毕竟,那册子……终究是经了大人的手才拿出来的。”

宋远廷点到即止,给自己留下了足够的退路。毕竟此事他也是当事人,说得太过,怕会直接惹恼对方。

可即便如此,顾提学还是脸色一变。毕竟宋远廷戳中了他最大的顾虑。

直接清算张健,等于坐实了自己被人利用甚至可能参与伪造证据的嫌疑!

这盆污水,他绝不能主动去沾!就在刚刚,这家伙还在琢磨着怎么把今日的事情圆过去呢。

“依你之见,该当如何?”顾提学的声音沉了下来,目光锐利地审视着宋远廷。这个商人,心思缜密得让他心惊。

宋远廷微微一笑,胸有成竹:

“草民斗胆,为大人献上一策。既要惩处宵小,更要彰显大人明察秋毫、整肃学风之德。

大人何不……借他们自己的‘错处’?”

“借他们自己的错处?”顾提学挑眉。

“张健等人最在意什么?无非是名下私塾的生源和他们的饭碗。”

宋远廷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大人只需以‘提调学政’之权,在近期对临县县学及几大私塾进行一次‘例行督查’。

重点嘛……自然是查查那些夫子们的真才实学,看看他们平日里教导学子的文章、诗词,是否有剽窃、代笔、或者不堪入目之处?”

宋远廷特意加重了“不堪入目”四个字。

顾提学眼睛一亮!妙啊!他堂堂提学,督查治下学风、考核夫子先生,名正言顺!

只要抓住张健等人平日课业批改、或者他们自己“示范”诗文中哪怕一点点错漏,就能以“才疏学浅,不堪为师”、“误人子弟”之名,名正言顺地剥夺他们的教职!

甚至能革去张健等人的秀才功名!这比直接以构陷之罪惩处,更体面,更狠辣,也更让人挑不出错!

“好!好一个‘借力打力’!”顾提学抚掌,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快意。

“宋远廷,你倒是深谙此道。”他对宋远廷的观感,从鄙夷厌恶,悄然转为一丝忌惮和利用。

宋远廷谦逊垂首:“草民不过是为大人分忧,也为临县清除几个害群之马罢了。

大人公正廉明,此番督查,必能还临县文坛一个清明!”

顾提学满意地点点头,看着宋远廷,忽然道:

“你今日倒是让本官刮目相看。那册子之事,就此揭过。本官也不愿再提。”

“多谢大人宽宏!”宋远廷心中一块石头落地,知道这暂时的危机算是化解了。

“提学大人,车上可有纸笔?”宋远廷打算为二人的关系在做做巩固。

“纸笔?你要做什么?”

“大人风骨,草民甚是钦佩,忽有所感,故而想要献个丑。”

顾提学狐疑地取出纸笔,递到宋远廷面前,不多时,一首七绝便跃然纸上。

顾提学侧头看着纸上的字迹,不自觉的低声吟诵起来:

“《赠提学顾公》,玉尺量才海岳倾,文光北斗耀清名。春风桃李花开遍,尽是公门化育情。”

宋远廷这诗,虽不比华夏先贤,但在大渝这里,俨然已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

【131xs.xyz】

小说推荐